《浩荡》《大国重工》《特别的归乡者》《传国功匠》《火种》《走马传奇》《荣耀之路》《朝阳警事》……在重庆举行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论坛现场,展示着“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网络文艺作品”。目前,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已从30余家网站征集的作品中,遴选出“建党百年”主题优秀作品564部,其中既有反映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宏大题材作品,也有书写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的“时代新人”和平凡劳动者的故事。在论坛期间,本报记者对部分入选作品的作者进行了采访。
韩路荣《走马传奇》:解密重庆文化密码
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这次承担了2021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大量的会务工作,韩路荣和她的小伙伴们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由于活多人少,十分辛苦。结合党史学习,论坛组织者安排与会的网络作家和专家学者,于5月27日下午赴重庆渣滓洞、红岩魂广场和红岩魂陈列馆,聆听革命事迹,祭拜革命英烈,领悟自身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
在党史教学现场,韩路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座重庆城,半部民国史,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重庆红色文化标志。今年正值建党百年,身处重庆的我们要努力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革命文化。”
回眸网络文学发展的20年,韩路荣感慨道:“我们网络作家遇到了好时候。当下部分优秀的网络作家在专职创作的同时,也担负着网络作协组织的领导工作,他们始终把创作当成自己的生存之本。如果你把网络写作当成了自己的职业,就必须要具备工匠精神,要有专业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要敬业、精益、专注、创新,要沉下心来不断雕琢自己的作品,不断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韩路荣创作的《走马传奇》于2019年首发盛世阅读网平台,以网络小说的形式在全国进行推广。这是一部以宣传重庆走马古镇,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故事的起源与发展的现实题材小说。
谈到创作缘起,韩路荣向记者介绍说:“走马镇是重庆市九龙坡区的一个真实的古镇,这里流传着一种由以‘走马’(赶马)为职业的人群口头创作并传承的民间故事,人们通常将其称作‘走马故事’。目前走马故事面临严重危机,主要问题在于传承乏人,宣传不足。《走马传奇》就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走马古镇,以宣传、保护走马故事为目的而创作,这部作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故事为主线贯穿全场,讲述了走马故事的来历及发展,融入了成渝古道、慈云寺、街心石、六尺巷、三块碑等名间故事。”
“我创作这部作品就是想用网络文学的方式写一部地方民俗文化的教科书,解密重庆的文化密码,助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呼吁大家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希望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通过作品里主人翁的经历,以一己之悲欢,来反映这个大时代,用作品去描写时代的新气象、新人物、新精神。”韩路荣说。
何常在《浩荡》:书写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浩荡》作者、著名网络文学作家何常在表示,通过这些活动和对党史的学习,“我觉得作为一名现实题材作家,更应该打开国际视野,在国际化的大形势下,立足中国的现实,书写出有时代特色的作品。”
何常在是一位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起来的网络作家,他创作的《浩荡》以深圳故事和深圳速度为切入点,真实而全方位地再现了深圳是如何借改革开放的东风乘势而起,迅速崛起为四个一线城市之中最年轻的一员的历史进程。
“今日的中国,正是国力最为蒸蒸日上、充满无限可能、创造无限奇迹之时。《浩荡》虽然以深圳为切入点,以当代大学生在深圳创业为主线,其实展现的是整个中国是如何以深圳为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奇迹和中国力量,以及中国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何常在说。
在何常在看来,“现实题材不能只停留在意淫和想象之上,真实的社会潮流和时代脉搏,要投身于时代之中才能切身感受到历史的洪流。”刚刚从海南的科研基地采风归来的何常在深有感触地说,“科研人员为探索浩瀚宇宙,建设科技强国,几代人艰苦奋斗,不懈追求,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把梦想变为现实,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对祖国到赤诚之情,激励着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
陈酿:从《传国功匠》到《廊桥梦密码》
陈酿是一位以描写百姓生活、主攻网络文学现实题材见长的优秀作家,她的长篇小说《传国功匠》入选中国作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网络文学作品展示”。在2021中国网络文学论坛现场,陈酿表示:“如何在网络时代用创新文学表达手法,让中国传统文化的‘梦想照进现实’,是目前正在思考和创作实践的重点工作。”陈酿说,当初创作非遗小说《传国功匠》,就是感觉到“时代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发展和变化,如果要用文学来传承千年的非遗,一定要跳出旧窠去创新”。 陈酿选用“网络小说”的形式去表达地方文化和百姓人间烟火,就是用生活和经典向网络文学致敬,引领读者去寻找人类共同的艺术、精神财富。
陈酿刚刚完成了新作《廊桥梦密码》,在这部作品中她努力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网络写作创新手法相结合,创作了第一部“中国非遗新民间故事”。中国浙闽畲乡的编梁木拱廊桥以其奇巧的结构造型,被誉为世界桥梁的“中国瑰宝”,2012年,“闽浙木拱廊桥”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正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廊桥梦密码》以廊桥为背景,创造性地为中国廊桥描绘了一个瑰丽、神秘、奇特的美丽故事。在创作过程中,陈酿学习借鉴了《山海经》《西游记》以及地方民间故事的写作手法,讲述了被誉为《清明上河图》中汴京彩虹桥化身的中国浙闽木拱廊桥的神奇故事。
陈酿说,以人、神交错的网络小说写作手法创作《廊桥梦密码》,就是因为受到众多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传统民间故事的影响和启发。比如《牛郎织女》《许仙和白娘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要宣扬和表达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真善美”,这与新中国、新时代文学价值观的理念是相同相通的。如果所有的文学想象力能将“梦想照应现实”,作家有能力将时代传播新手法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比如传统非遗文化和民间故事融合创新,那么就能达到网络文学创作“追求真爱、坚持真理、弘扬真善美”的伟大理想。
静夜寄思《火种》:展现热血爱国青年群像
“在重庆大轰炸遗址(红岩村革命纪念馆),曾经有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人民筑起了通往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作为一名网络作家,我们要饮水思源,时刻铭记为最终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革命先烈,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重庆市网络作协主席袁锐(笔名静夜寄思)对记者说。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静夜寄思实地走访调研了重庆市内的渣滓洞、白公馆、红岩村、大轰炸遗址等红色文化景点,创作出一部有关红岩精神的作品来纪念革命先烈,为党的一百周年生日贺岁。
这次在重庆举行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论坛现场展示的《火种》,是静夜寄思以重庆大轰炸、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重庆隐蔽战线等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创作的一本新书。这本书以小人物在时代下的命运为切入点,展现在抗日烽火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热血爱国青年群像。《火种》此前已入选2021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是三百多个选题中入选的仅有的五部网络文学之一,目前正在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谈到创作与改编的体会,静夜寄思表示:“我理解的主旋律青春化表达,就是以主旋律的思想内核为基础,多放一些关注点在年轻受众群体上,拍一个年轻人喜欢的故事,让年轻人喜欢的青年演员来演,让有社会价值使命,又有流量需求的平台来播,让主旋律的创作理想得到最充分的传播。”
本报记者 只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