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6月0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樊国安《我从旬邑来》:红与绿的深情书写

李青松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6月08日   03 版)

    樊国安并非旬邑人,却写了一本有关旬邑的书,谓之——《我从旬邑来》。为何要写此书?樊国安是怎样的人呢?

    樊国安的名号一大串,属于不太容易定位的那一类人。就像林语堂写苏东坡时,很难给苏东坡定位,干脆就用列举法,这个那个,那个这个,连酿酒师和美食家也细细地列举出来了。然而,即便列举了那么多,也还是没有描绘出苏东坡的全部——因为林语堂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苏东坡。

    我跟樊国安还是有所接触的——尽管接触不多,总共也就五六次吧,然而,他留给我的印象却清晰深刻。他是那种充满激情,干脆利落,热腾腾做事,并把事做得热腾腾的人。

    樊国安面貌并不俊朗,甚至有点京剧脸谱反派的意思。然而,他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热腾腾待人——不管是朋友,还是素不相识者,只要有求于他,只要不是违法犯罪的事,他都会尽其所能奔走相助。

    在天津卫的地界上,樊国安是当之无愧的名记者。

    若干年前,他的名字赫然列于“天津十佳记者”榜单上——“三千毛瑟枪抵不上记者一支笔”——我想,如果没有过硬的作品,没有过硬作品的影响力——光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是不够的。樊国安首先是记者,然后是社会活动家,再然后是作家,近年又开始关注生态文学了。面对粗鄙的化石遗迹,他能发现远古的一些讯息,追问并探究大象的前世今生。在森林公园里行走巧遇野猪,他能生发出对野生物种及其古文字的思考和遐想。

    他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他做了三十余年记者,写出了许多有影响的新闻作品,作品中的主人公,有的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有的做了高官,有的成了明星。而樊国安还是樊国安,他固守着的一些本质的东西,从来就没有变。

    早年间,樊国安当兵多年,曾任福州军区某空军飞行大队政委。军人的某些特殊的品质,融入他的血液里,他的行为举止中,以至于至今仍保持着在某些庄重的场合行军礼的习惯。他腰杆笔直,走路呼呼一阵风。他快言快语,说话敞亮,哇啦哇啦,从不磨磨叽叽。

    新闻人总是飘忽不定,他时而出现在天津的某会场,时而又在北京某论坛上露面,时而在高空的飞机上闭目养神,时而又在飞奔的高铁上奋笔疾书。他爱憎分明,遇到善的义举,总是不吝言辞赞誉,唯恐不及。遇到不义不善的丑行,必严厉斥责,唯恐不尽。他侠肝义胆,不惧强权,敢于碰硬,为弱者为底层人说话。

    这个时代,两样东西最可贵。一个是真诚,一个是善良。在我看来,一个真诚善良的灵魂,总会有一个重要的标志,那就是当他面对美或者丑的时候,从不漠然视之。

    ——樊国安就是这样的人。

    2020年岁末的某一天,樊国安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说他写了一本新书,云云。我刚要打问,他却转身急匆匆地走开了。过了几天,我的手机里,出现了他的书稿。

    这本《我从旬邑来》,内容热腾腾的,体量也很大。书中有“红色”,也有“绿色”。写的皆是旬阳的山,旬邑的水,旬邑的人,旬邑的事。旬邑跟他有啥关系呢?其实,也没啥关系,只是为了当年旬邑籍战友的一句嘱托——“你是笔杆子,将来有机会,写写我的家乡。”于是,他就放不下了——近年来,他自费多次来旬邑,每次来就住上二三十天,钻山林涉溪水,访民情察民意。陆陆续续,写出了有关旬阳的散文随笔作品,已有几十篇了。

    至于这本书的价值和艺术特色,自有评论家和读者来判定,我就不细说了吧。

    责任编辑:只恒文

一半《国碑》:寻访每一个人独特的映像与真实
樊国安《我从旬邑来》:红与绿的深情书写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