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6月1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停在时间之外(随笔)

李畅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6月15日   15 版)

    历史绵延亘古,从不可估量的远处蔓延到未知的时空,时间洗涤一切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只留下渺茫的回忆,只有文字停留在时间之外,与时间并立,作为时间的另外一种载体,见证时间的变化与沧桑。

    小学时常常背诵“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里面自然流露的文字之美流水一般氤氲;到初中时望着“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往往被这洗练而又充满想象的画面所折服;高中时默念“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些华美又富有意蕴的词句,让我不止一次地沉溺于这馨香又阔大的文字中难以自拔。这些都是远去的读书的痕迹,在我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执起书卷,和学生们一起朗读着这让人唇齿留香的文字,更是深深地沉醉于这文字的魅力之中,也于这些文字之中寻到一处平静淡然的心灵栖居之地,不用管是否又绿了樱桃,红了芭蕉。

    晨光熹微,穿过文字卷成的珠帘,遇见荷锄的五柳先生。我和学生一起读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穿过东晋的漫漫风雨,在陶公的文字中找寻一片世外桃源,找寻一处独立于时间的和平栖居。

    文字的组合千变万化,可以用任何的形式表达任何的心情,陶公就抓住了文字的田园之风,给我们展示了清新又浩然的田园诗卷。课上在给学生讲解陶公诗词的时候并未花太多力气去介绍背景,而是让学生在反复的揣摩与诵读之中去感受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源流。我认为不管是什么体裁的作品,最重要的还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情感有喜有悲,有低沉有高昂,有阔达有阴郁,但是不管情感如何变都离不开情感的载体:文字。文字如同河岸承载着情感的变化,无论是直行还是蜿蜒,都能赋予他们行走的轨迹,包容他们情感的变化。所以,我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诗作,穿过时间的界限,通过文字与作者进行对话,明确承载作者情感的载体。学生的触觉是十分敏锐的,在读《饮酒·其五》和《归园田居·其三》的时候,就很快地发现了“南山”这个意象载体。顺势而为,我引导学生去探讨“南山”到底存不存在?

    学生先从两首诗入手,发现了关于“南山”的蛛丝马迹。经过思考,班里立刻形成两个派别:一方认为“南山”应该是陶渊明家附近的一座真实并且具体的山;另一方认为“南山”可能只是陶渊明写诗时用的一个词语,并不对应具体的山。我并没有给他们任何答案,但是从他们的讨论中,我可以感知到他们对“南山”的探讨除了具象的意义外,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南山”对于陶渊明的意义,这也是我把两首诗放在一起的目的,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探寻文字深处的含义,学会从具体的意象之中把握抽象的意蕴。也是我认为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该肩负的重要使命——教会学生“审美”。学生要能够辨别文字的“美丑”,如何教会学生,那当然就是通过对名家名作美的文字的赏析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那自然就会辨别什么是丑。比方“南山”,非常简单的两个字,却因为倾注了作者的情感而拥有了鲜活的生命与内涵,读起来既具有古典文学的水墨淡雅又有田园诗风的清新自然,不需要去用力探寻就可以触摸到那由内而外的泊遥之美。

    所以,“南山”到底是一座名山?还是一座小山?甚至是不是山?都不重要,它是生命的延续与永存,重要的是它引导学生领悟了陶渊明在南山那里收获了内心的平静与喜悦,穿过东晋的黑暗与战乱,窥见一隅平静并且安定的天空,穿过战乱的烽火遇见安然淡泊的陶公。更重要的是“南山”这两个文字所承载的内涵,这就是南山之南,也可以说是文字以后。它独立于时间之外,成为一个可以感知的唯美意象,带着美与时间并行。

    与其说“南山”存在于陶渊明居所的附近,不如说“南山”活在文字的生命里,即使经过汩汩时间的冲刷也依然明媚而鲜活。陶公经历过凄风苦雨,也曾有“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的怅惘,却也会在看见“南山”的时候让怅惘随风远去。这就是“南山”,有形却又无形。

    文字悬浮在时间之外又证明时间的痕迹。我们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去,但是却可以永远为心灵在南山或者南山之南造一处结界,盛放迷茫无助或者纯真自然,用文字做盔甲盾牌,抵挡尘世的风雨,留一片安宁祥和,给心灵一个温暖的归宿,即使尘世再冷漠,也有可退之处。

    熹微晨光迎宿雨,出岫孤松忘盘桓。

    停在时间之外——南山之南。

    责任编辑:龚蓉梅

停在时间之外(随笔)
自行车“公案”(随笔)
成都,在市井味儿里撒欢(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