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6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墨色如梅落南山(散文)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 仇士鹏(23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6月22日   05 版)

    【天津卷】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单行道,那么纪念日就是道路两侧最醒目的路标,它告诉我们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时间永不停步,纪念日不会消失。记住它,可以让日历上简单的数字成为岁月厚重的注脚,而它也不断提醒着我们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

    又快到那个日子了。

    2018年8月11日,我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虽然是在大学生版块,借助学生的身份才勉强见报,但它却是一个起点,让我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也让我与文字的缘分有了一个纪念日。

    写作的纪念日,当然要以写作来纪念。

    每到这一天,我都会专门写一篇文章,重温那一天的惊喜与感动。这种重温不是攫取的过程,再大的糖也承受不了一次次的品味,终会融化。它是一种保养与赋予,用每一年的时间重新为它抛光,丰富那个纪念日的内涵与意蕴,让时间的单行道不从上面轧过,而是如碧水般,绕青山。

    有些事情写多了就会无话可说,而有些事情一年只写一次,就始终有麦浪奔涌,等待着收割。

    曾经,我把这个纪念日当作一种敦促。相比于去年,今年的写作有没有进步,在数量和级别上有没有新的突破。但这过于功利,为了较劲,我往往会滥竽充数。违心地写出一些只为迎合发表要求的糟粕。等冷静下来,回首时才发现,它们像破烂的布,挂在纪念日上,不仅驱赶雀鸟,也让宾客皱眉。

    后来,我就把它当成见证。我会把去年的文章找出来看,是否觉得不堪入目和羞于卒读,若是读完后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一堆批评词,那我就心满意足了。这代表着灵魂的成长,当我们登上更高的楼层,便能轻易发现之前的狭隘与低微。

    而如果对去年的遣词造句感到惊艳,怀疑着如今的自己还能不能写出那般句子,这时,一块巨石就落到了心头。这未必代表着我的退步,也可能是我走上了歧路。我会用一晚上去反思,思考过去和现在的自己究竟在哪些维度上变得陌生,脚下的路究竟通往花园还是泥沼,再选择放任自由抑或悬崖勒马。

    平日里,很难会去审视过往,但充满仪式感的纪念日却可以让人在匆匆忙忙的日子中停住脚步,让时光在这里打一个旋儿,对自我进行解构,从而以崭新、朝气蓬勃的姿态用笔尖去破晓。

    想来,纪念日也是一种起点。每年,我从旧日历走到新日历,从北山走到南山,从起点上出发,又回到起点。

    我喜欢从同一个地点出发,比如老家的院子,比如写作的纪念日。无论未来我们会去往何处,都受到出发点的影响。从篱笆柴门出发的人和从豪华别墅出发的人,至少在最初,会走上不同的道路。而我从纪念日出发,一次次把自己重新按回初心,卸下这一年身上淤积的寂寞和彷徨,染上时间里沉淀下的墨色,我便得以始终走在一条不偏不倚的路上,有足够的勇气去对抗纷扰的诱惑和接踵的失望。

    这墨色也将让我有更汹涌的激情,在两个纪念日之间,以更加锋利的笔锋和更加写意的弧度书写这一年的生命。用挖井的姿势,挖掘心灵,直到更深沉、更真实的抒情喷薄而出,洗礼知觉,润泽、浇筑智慧。时间永不停止,纪念日不会消失,亦不会穷尽。我也从不坐等纪念日的降临,而是在纪念日之前全力以赴地绽放,再由它完成最后的一个华丽的尾音。

    而这,也让纪念日更具有仪式感,在日历上留下更加意义非凡的注脚。

墨色如梅落南山(散文)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散文)
成熟,是一缕不刺眼的光芒(随笔)
飞“圆卡”的记忆(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