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6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游泳(随笔)

刘云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6月22日   15 版)

    在我小时候,游泳是农村孩子夏季最主要的娱乐活动,而且不像滚铁环和跳皮筋那样男女有别。

    暑期,每天午饭后,一家人吹着风扇,看一会儿电视,啃几块西瓜。到了下午两点左右,父母断然关掉电视,拉上窗帘,喝令小孩子睡午觉。我总是不情愿地躺下,想到小伙伴们已经在河里扑腾开了,我一分钟都不想等,只盼着太阳快点落山,这样父母就会允许我去河里玩。

    一天下午,我睡不着觉,正在静静地折纸玩的时候,听到了由远及近但却越来越轻的脚步声。难道是小偷?我正疑惑,一个小伙伴出现在了竹门帘外,我朝她“嘘”了一下,就一骨碌爬起来,轻轻地穿上鞋,蹑手蹑脚地掀开门帘,不声不响地跟小伙伴走了。

    一出门,我和小伙伴避开村里的主路,七转八拐地绕到小道上,然后撒开腿跑。一口气穿过丛林密布的羊肠坡道,直冲到平地,大河就在三四百米的东边了。

    这下,即使父母站在土崖上呼喊,我们也不理会了。离大桥还有三五十米,就听见了一阵阵的嬉闹声。往下看,水潭里净是小孩子。我们顺着堤岸的石阶下到河里,踩着石头,蹚过过膝的水,走到了桥下的积水潭。

    起初的一段时间,我们都是在潭边的浅水区,先坐下来,给身上撩点水,再慢慢地趴进冰凉的水里,胳膊撑着,两只脚起起落落地溅水花。只是,再怎么使劲,身体也像钉在了原地,一动不能动。旁边有人取笑,我们也不觉得羞耻。村里的小孩子刚开始学游泳,全是这个样子。

    胳膊撑累了,我们就坐在水里休息,看一两厘米长的小鱼游来游去,在身上乱啄,痒得人一边挪动身子,一边用手去拂。可是,小鱼太多了,有时候是三四条追逐人体,有时候是一簇簇地游过来群起而攻之。我们一生气,就在河道里找个塑料袋,朝着小鱼游的水域套下去,再提起来,里面准保有几条小鱼。等玩腻了,就把小鱼放生了。

    太阳偏西的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陆陆续续都来了,女人们端着一盆或提了一笼子脏衣服,走在一旁的男人拎着一袋换洗的干衣服,小孩子蹦蹦跶跶地跟在后面。大家欢天喜地,像是要去走亲戚。

    偶尔,有村民从桥上扔下一个补过的废旧拖拉机轮胎,水潭里的人兴奋得大呼小叫,一个个游向轮胎,用胳膊紧紧地箍着,后面的人也围过去,扒在上面不松手。一个轮胎容纳不下四五个人,大孩子就把小孩子挤走了。我们这些不会游泳的小孩子,都是吃瓜群众,不敢去深水区。

    但是,马不扬鞭自奋蹄。扑腾一段时间的水花后,我们不想丢人现眼了。于是,借来脸盆用两只手端着,然后伸直胳膊,在身体与水重合的同时,双脚抬高,用力砸出水花,身体就漂起来了。虽然前进得慢,但好歹动起来了。熟练了以后,我们学深水区的那些人,双手往前伸,再把水往后拨,同时像青蛙那样蹬腿,游起来就省力多了。后来,我们的胆子越来越大,又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潜水和仰泳。

    然而,农村小孩子的游泳技能,并不都是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循序渐进地学会的。大多数小孩子是在情急之下学会了游泳,这种现象经常发生。

    大桥下有三个石洞,里面晒不着太阳,小孩子喜欢跑进去摸螃蟹,顺便走到距离深潭大概3米的河床边上,看下面的人游泳、打水仗、抢轮胎、抓鱼。看得正入神,不知道谁从后面猛推了一把,她还来不及回头看一眼肇事者,就落入了水中,而且是直挺挺地迎面摔下去,和人家低头弯腰手臂伸直跳下去,不但动作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声音响,水花大,肚子也被水打疼了。

    一旦溺水,她心里又慌乱又恐惧,出于求生的本能,拼命地脚胡蹬手乱拨,没想到身体猛然浮在了水面,或者说分分钟学会了游泳。现在,城里的小孩子都是花钱请教练学游泳,比起我们的自学成才,他们少的不只是勇气,还有乐趣。

    责任编辑:龚蓉梅

游泳(随笔)
夏浅更胜春(散文)
夏日好欢“螺”(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