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夏日来临,儿时的“螺”趣便会如田野间的阵阵微风拂面。
那时,我会随玩伴拿起竹篮,顶着炎炎烈日到田野间。随后,挽起裤脚踏入沟渠,用小手在水中摸寻那石子般的螺蛳。待满了篮子后,我们便会心满意足地提着竹篮各自回家,去让家人给我们做期盼已久的爆炒螺蛳。记得有一次还因脚底打滑在沟渠中摔了个底朝天,全身湿透,沾满了淤泥,回去挨了奶奶的一顿骂。
拿回家的螺蛳会先放入清水中养一段时间,再换几次水。等螺蛳在清水中“吞云吐雾”泥沙俱尽后,奶奶便拿剪子剪去螺蛳的尾端,再去其底部的吸盘,最后清洗一遍就可入锅爆炒。锅旁早已摆好了奶奶提前备下的辣椒、大蒜、生姜等切碎的拌料。不一会儿,随着奶奶手中锅铲的几番摆弄,锅中便升起了几缕香味,还未入口就已让我满嘴馋涎。儿时贪吃的我,还未待奶奶炒完便会兴奋地冲去小卖铺买来冰冻的饮料,辣爽的螺蛳就着冰冻的饮料即成了夏日的舌尖绝配。
螺蛳的吃法在家乡也各有不同。最常见的便是直接用手指从盘中拈起,然后放在嘴边将肉吸出。螺蛳因剪去了尾端的外壳,所以只需稍稍吮吸,那鲜嫩的肉儿便会跃入口中,而且因肉儿吸足了拌料的汤汁,所以食之味感更是丰富。而吸不出来的螺蛳,用牙签稍稍一挑即可。不过,如果是太大的螺蛳则会全然换了吃法,一般会直接砸去外壳将肉摘出来,再随拌料爆炒,食之同样滋味盎然。
螺蛳不仅味美,作为夏日的一道美味,即能解我儿时的嘴馋,而且还能为儿时的我挣些零花钱。每日清晨,一位骑着摩托车的中年大叔便会来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收螺蛳,我便会将昨日在沟渠中捞起的螺蛳用桶提出来,给大叔用蛇皮袋装走。称完斤两后,他会掏出一堆零钱为我结算,钱虽不多,但对于儿时的我而言,领到钱的时刻却是每日最大的乐事。不过,想用螺蛳卖钱不比捞回家做菜,若要卖钱则需求“量”,需要在沟渠中用网来回来去“推”。我常常会在下午稍稍转凉后,提着一个大桶,肩扛大网,行到沟渠就会将网放入水中,随即紧握住竹竿的一头,将网从沟渠的一端推到另一端,用不了多一会儿,就能推得大量螺蛳。
如今每逢夏日周末,只要时间空闲有余,我都会乘车回到儿时的乡村,去微风拂面的田野间散步。而那盈满目色的螺蛳则仿佛成了一张巨网,缝合了我儿时的长梦。
责任编辑:龚蓉梅
曾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