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6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理想没有阴影,只有光与热(随笔)

杨心语(18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6月22日   04 版)

    【全国乙卷】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

    菜市场里,有人挎着布包挑着竹篮;建筑工地上,有的人灰头土脸还随时带着一根汗湿的脏毛巾;在大学里,有人骑着小破车会背着有年代感的双肩包,谁能想到这样的人却是优秀的博士,德高望重的教授?

    我外公以前是高中数学代课老师,妈妈和小姨睡同一张床,吃一口锅的饭,在一个家里长大。当年高考,小姨一举夺魁,成为重庆渝北区的理科状元。而我妈妈去了一个技术学校,但在当时也是很不错的,毕业之后能直接进入国企。她们俩在各自的环境之中遇到了生命的另一半,我姨爹是浙江大学的研究生,我爸爸是普通的车间工人。将近20年过去了,小姨在深圳住上了别墅,我们家也在渝北区买了新房。

    知识改变命运,是我身边最真实的故事,受到家人的感染,我的理想始终是:好好读书,好好学习。

    一开始,我的理想似乎有些功利,想提高自己的学历并因此找到好的工作,像很多人计划的那样,买个大房子,和家人过着惬意的生活。但是,当我来到大学校园,那朦朦胧胧的理想好像从内而外打破的气泡,眼前的景象逐渐展开它清晰的一面。

    大学老师,仿佛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他们博学多识,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不注重自己的外表,甚至用不断升高的发际线来调侃自己。六月火爆网络的“韦神”,手里拿着两个馒头一瓶矿泉水,他的眼神迷离之中又透露着坚定,谁能想到他居然是清华大学的助教。当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达到更广阔的境界,便不会被外在的事物所干扰了。

    我认为读书学习,就是提高自己的内在气质,涵养自己的内在品格。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说:“一个人读书越多,身上的戾气越少。”我深以为然。当我们能够多读书,读好书,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和看待万物,思想便不会再局限在眼前了。

    鲁迅嚼辣椒驱寒、伽利略好奇善问、华罗庚猜书、闻一多醉书……他们因为爱读书,爱学习,才能吸纳精粹知识,以炼自身本领。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所以,学习自然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有了知识,我们就要掌握它,用到该用的地方。

    理想没有阴影。但我更新了理想,努力学习不仅是只考虑自身前途和内在修养,同时也应该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去追寻并散发光与热!

    本版责任编辑:龚蓉梅

给高考作文一个文学的答案
面对称赞,他含笑而过(小说)
青春的答案(随笔)
理想没有阴影,只有光与热(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