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义双关,一石多鸟构筑情节渲染气氛
语义双关,即利用语句的多义性,取既此亦彼的双重含义,在特定语境中构成双关。比起谐音双关来,语义双关更为常用。
或一个词,或一句诗,或一句话,都可以双关到另一种意义和多种意义。
1.“三春”语义引申
《红楼梦》中,“三春”出现过多次。三春本就有多义性,在特定的语境中,又引申出多种语义,构成双关。
第五回,《虚花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春季三个月,即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在这首诗中,三春双关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同样在第五回中,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这里的“三春”,隐指元春、迎春、探春。在这里,一语带双关,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促,实际是说惜春的三个姐姐好景不长,让惜春感受到了人生幻灭的悲凉,最终削发为尼。
2.既此亦彼的双关
借此说彼,一石双鸟,或叫作“一笔两用”“一支笔作千百支用”。说眼前的事,双关背后的事。借一件事,道出两件、多件事。
第六十五回,贾敬丧事期间,贾珍、贾琏都惦记着尤二姐、尤三姐。这天晚间,贾珍、贾琏先后前去探望。“贾琏的心腹小童隆儿拴马时,见已有了一匹马,细瞧一瞧,知是贾珍的,心下会意,也来厨下。”“忽听马棚内闹将起来。原来二马同槽,不能相容,互相蹶踢起来。隆儿等慌得忙放下酒杯,出来喝马,好容易喝住,另拴好了,方进来。”
这里的“二马同槽”,一箭双雕,双关精准。原意指两匹马不能拴在同一个槽里,实则双关暗指贾府二公子,讥讽和调侃他们臭味相投,牲畜不如。
第九十六回,黛玉听得宝玉要娶亲,顿迷本性,半痴半疯地去见宝玉,宝玉也正痴迷。紫鹃劝黛玉道:“姑娘回家去歇歇罢。”黛玉道:“可不是,我这就是回去的时候了。”这里的“回去”一词,既指回家,又指人生的最后归宿——死亡。
3.歇后语双关
歇后语是典型的语义双关的表现形式,给人以联想和启迪。
第三十回,林黛玉听见宝玉奚落宝钗,心中着实得意。“他便改口笑道:‘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因见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态,一定是听了宝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见问他这话,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赔不是。’”
李逵骂宋江,是因假宋江“抢”了刘太公的女儿。在李逵眼中,好汉应该不贪美色,否则就不是好汉。后来发现骂错了,赶紧赔不是。这是《水浒传》里的故事。于是有了歇后语:李逵骂宋江——后来赔不是。宝钗引用歇后语,双关黛玉,意思是你别高兴得太早,宝玉迟早会来赔不是的。
第十六回,贾琏送林黛玉葬父回来,“遂问别后家中的诸事,又谢凤姐的操持劳碌。凤姐道:‘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来!见识又浅,嘴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认作针。’”凤姐故意引用民间歇后语,“针”双关“真”,这里还有向丈夫卖乖、诉苦的意思,比喻自己是一个没有心眼的人,很容易吃亏。一句歇后语,说尽无数意思来。
特邀编辑:董学仁
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