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我和爸爸如果穿越回战国时期,一定不是儒家,不是道家,不是法家,而是一对儿杂家,我知道妈妈是说我们俩都是没有什么爱好边界,什么都喜欢一点的兴趣广泛的人。
爸爸喜欢历史,也喜欢古董,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同样成为一个喜欢历史和古董的人。
妈妈逢人就“抱怨”,我和爸爸是属“仓鼠”的。因为,每到周末晚上,我们都会把家里收藏的大大小小的铜器、银器搬到客厅来,坐在客厅的木地板上,拿着台灯、小手电逐一观察、把玩,睡前又意犹未尽地送它们回库房。
出去散步时,每次路过古玩店,我和爸爸就管不住自己的腿了,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不过,我们一般很少在古玩店买东西,因为店里的老物件价格实在太高了。我们一般会在电脑前逛二手网店,在里边“挑三拣四”,或者在微拍堂小心翼翼地出价,然后心情忐忑地等着看拍卖结束。每次拍中了,就每晚看着物流进度,快运上门派件时,我们俩像招财猫一样站在门口笑眯眯地欢迎我们的宝贝到家。
刚开始时,我最喜欢的是小小、薄荷糖似的铜钱。至于铜器、银器这些老物件,是到了后来才逐渐迷上的,一喜欢上就一发不可收,爱得无法自拔。
铜器,器如其名,是用青铜或黄铜所制。它们的表面是粗糙的,有的表面上还有漏裂、沙眼、刻痕甚至粗大的裂痕,仿佛岁月亲手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沧桑。不少铜器,特别是青铜制品身上长满了青的、蓝的铜锈,让它们看上去美丽无比。然而即使是经过岁月的打磨,即使表面看起来腐朽不堪,它们内里却依然坚强无比。青铜器不会说话,但我们仿佛能从它们身上读出它所见的那段历史。当我抚摸它们时,我仿佛能从它们粗糙而美丽的身上看见一段段历史画面,从那冰凉的触感中体会到它承载的一段段前尘往事。
铜器就是这样,虽被铜锈遮住面目,但也因此而美丽;虽经受岁月的打磨,但依然坚强地存在。它如同缄默的老人,见到了尘封历史,见惯了世间百态,经历了沧桑往事,承载了风云变幻,却始终沉默不语,兴许它的内心也如它的表面,沧桑而美丽,粗糙而坚韧,稳重而深沉。它的品质令我格外沉醉与着迷。
相比起青铜器,银器也令我迷恋,它光滑而冰凉。有时表面还会有灰色、黑色、五彩的包浆,让它也带上一层神秘的历史感。
银是软的,因此容易锻造,成为古代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老首饰的首选用料。银的特点在于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同时韧度高,能自由打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因此才有许多银器能够穿越千年的时光,呈现在今人的眼前。同时也正因为经过了岁月的打磨,本平凡不起眼的它也变得温润、美丽、耀眼而出众。我常常会想,我们也应学习它的这种适应性强、坚韧不拔的品质,在岁月的打磨中发出耀眼的光来。
青铜器和银器都是我的好朋友,它们不但给了我们美好的时光,也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也将始终喜爱它们、珍惜它们,就像喜爱和珍惜它们曾经经历的那段漫长的历史一样。
(指导教师:张元红)
责任编辑:龚蓉梅
福建龙岩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七年级(5)班 王彦雅(1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