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7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书页里的幽兰(随笔)

河南大学学生 崔禹尧(21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7月20日   07 版)

    我的图书里,大多都安插有精致的书签。

    习惯了这样一种给阅读按下暂停键的方式,一段时间里,我甚至成为收集书签的爱好者。

    书签的种类很多,从古色古香的购物奖券到精心制作的艺术剪纸,但凡是能将稠密的书页分界开,提示你下次从这儿开始读起的物件,都可以拿来充当书签。因此费心的事情不是如何收集书签,而是对于不一样的图书,要找寻和它相匹配的类型。为了找寻一支合适的书签,总要先了解这本书的气质,书和书签,最好是相得益彰。林林总总的书签类型,想找到情投意合的,多少会花点心思。倘若苦心孤诣地找到了,会把它整整齐齐地夹在书页里面,时间久了,不愿换掉,感觉书签成为书籍原来就有的一部分,真要是把书签拿走,书籍本身好像也缺失了什么。

    把我现有的书签全部摆出来,最令我痴情的,是一套郑燮的幽兰图册。这是一整本,总共十二页,是姥爷送给我的,一张张全是兰花的水墨画,不算太大的尺幅,印刷技艺精良,墨色的晕染真实可感。一度让我舍不得使用,后来发挥了它们的特长,小心翼翼地夹藏在最喜爱的书里。翻开了书,拿起书签,每每都会好一阵子地迷恋上面的墨兰图画,手不释卷,目不转睛。如此强烈的吸引力,不知道是来自于书的内容,还是这些藏在书页里的幽兰。

    有次旅途中坐在大巴车上看书,回到家发现书里的兰花书签不见了踪影,前后翻寻,结果在书本的夹层里找到,如获至宝,好像是收获了郑板桥的真迹。偏爱郑板桥水墨兰花的这套书签,缘由离不开我曾经种养兰花的经历,养过兰花的人,再度看见兰花,心神也许会不太一样吧。以前养过的那些兰花,开花的还有未开花的,与印在书签上面的兰花一样,都是姥爷送给我的。如今想来有姥爷的时光里,竟洋溢着一股兰花的清香!

    姥爷是家里的食材采购员,每次从菜市场回来,姥爷都能带回一些稀罕的物件,兰花就是其中之一。姥爷带来的兰花往往会和蔬菜装在一起,进屋卸了货,蔬菜上交姥姥,剩下的兰花则给了我。

    东倒西歪的兰花靠在墙角,不说明那一丛是兰花,指不定会被姥姥拿进灶间给碎剁了,打眼一看,确实和香葱别无二致,时不时地让人浮想联翩,油焖兰花是什么味道啊?姥爷忙完了厨房的工作,回过头来跟我讲怎么种兰花,怎么把兰花养好,养好了的兰花什么时候会开花,花的颜色和味道又是如何。

    在我的心里,对于这丛绿油油的东西,承载的都是它们盛开的期许。是啊!不会开花的兰花,又怎么能够称得上是兰花呢。所以认真地把它们插进泥土里之后,我就天天地盼望着,经过几次浇洗后,兰花灰头土脸的模样不见了,清风徐来,阳光下,兰花的叶子舒展开,好像是在做早操似的,拿手触摸翠绿透着荧光的兰叶,纤细而富有弹性,其间还有不易察觉的味道,那大概是今早露水混合了泥土所散发的余香,果然是和香葱大不一样。终于等到兰花盛放,我兴高采烈,白天的时候,搬把椅子坐在兰花面前,欣赏得不算尽兴。晚上要睡觉了,我还蹑手蹑脚地拿着手电筒,趴在窗台上一遍又一遍地照看兰花,不知道兰花会不会睡觉,这样频繁地打搅它,显得很没有礼貌。

    兰花的英姿我向来是看不够的。可是我不能守候在兰花的身旁,要去寻找到另一份既属于兰花,又能够长久属于我的寄托。谢天谢地,还是姥爷给我留下的这一套书签解决了问题。把兰花绘进图画,印在书签上,不论我走到哪里,都能带着这一株株的兰花。读书累的时候,拿起这些精致的书签,郑板桥笔下的兰草,或居幽径,或倚怪石,脱去了后天赋予的神仙气度,显得那么清新自然,那么可亲可爱。兰的品质就呈现在画家笔墨的行迹之下,不急不躁,且止且行,百年前在宣纸上绽放的朵朵兰花,如今就藏在我的书里。书签印制的图画间,题有一首描写兰花的小诗: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郑板桥赋这样一首小诗,写的是兰花,流露的是他对兰花的迷恋。我想他创作那么多幅关于兰花的作品,应该也会有一株躲藏在郑板桥心里的兰花吧。挥毫的时刻,他看见了兰花,抑或是在兰花里照见了自己,他多么愿意地把满山幽径旁的兰花私有,可是他不能,所以郑板桥画兰花,充满了对兰花道不尽的热爱。这一份热爱,在笔墨的印染里,在诗句的韵致里,借此公开地表白,以至于每位喜爱兰花的人,都能切身地感受到。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能够把这样的兰花,这样对于兰花的热爱收集起来,同时又寄托了姥爷和我的回忆,何尝不是一种珍贵的幸福感。

    此时此刻,我翻开图书,凝望书页里的幽兰,仿佛它们经山历水,在夜色的迷蒙中,一同拜访了我。

书页里的幽兰(随笔)
在树下避雨(诗歌)
靡不有初(散文诗)
见微思著(微诗)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