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7月2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跟着《红楼梦》学写作

道具的美学运用(一)

王雄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7月20日   06 版)

    就写作技巧而言,道具运用是一种艺术。

    道具本是戏剧术语,它是指戏剧演出过程中所用的物件。聪明的作家都十分重视道具运用,凸现小说主题,营造文学意境,寄寓创作意图,揭示人物命运。

    《红楼梦》第八回,《嘲顽石幻相》诗颔联写道:“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顽石幻相”表面指的是“通灵宝玉”,实际指的是贾宝玉。宝玉原本是青埂峰下的一块石头,由于凡心炽动,才幻化成“通灵宝玉”,托生人间。石头离开了清幽灵秀的真境界,见识了红尘的浮华,成为宝玉悲喜人生的道具。

    《红楼梦》里的道具使用,范围广泛,方式灵活。同一个道具形式,可以只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可以接连出现,也可以相隔很久才出现;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与其他物件一起出现。

    一、借助“通灵宝玉”,展开“人玉一体”的故事主线

    古人以玉为尊、以玉为宝,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红楼梦》中,玉文化得到了尽善尽美的体现,让“通灵宝玉”充当起贯穿全书的核心道具,穿针引线,传情达意,着力展开“人玉一体”的故事主线。

    1.通灵宝玉

    曹雪芹将贾宝玉衔玉问世的“通灵宝玉”,作为小说的核心道具,宝不离身,时隐时现,自始至终。它既是贾宝玉身份的象征和富贵的标志,又是他神秘、玄幻的饰品,乃至是他人物活动的重要载体。

    《红楼梦》第一回,“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这块石头幻形为“通灵宝玉”,由此引出了历尽悲欢离合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红楼梦》第一现场的目击者、践行者和笔录者都是石头。一块已通了灵性的石头,一块被二仙化作扇坠大小的美玉。曹雪芹借用天地造化之精——玉石,来塑造贾宝玉和众多冰清玉洁的女儿形象。以美玉作为创作载体,以玉喻人,人玉一体,创造了一个从顽石到宝玉再到顽石的循环叙事过程。

    第八回,“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寥寥几字,精致地描绘出通灵宝玉之形,表露出它的不凡。

    紧接着,又假托莺儿之嘴泄露“金玉良缘”的天机,继而引出宝钗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吉利话儿”。而开卷中早已点明,这是一本以“怀金悼玉”为主题的小说,从而印证了古人对金玉的推崇。

    这块宝玉,被贾府视之如命。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直言不讳地宣称:“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当这块美玉丢失时,贾府顿时乱作一团,惊慌不已,以悬赏万两白银的天价,以求找回宝玉。在贾府中,金山银山不稀奇,而这块宝玉就是无价之宝。

    宝玉有玉,而黛玉这位神仙似的妹妹竟无玉,宝钗有金项圈,史湘云有金麒麟。冥冥之中,天意之间,磕磕绊绊,真真假假,纠缠出无比辛酸的故事。

    通灵宝玉的神奇性,还体现在它总是出现在小说的“大过节”处,出现在人物命运的关键期,搅动得高潮迭起,推动着小说故事的发展。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看破红尘出家;第三回,宝黛初会,宝玉摔玉;第八回,宝钗金锁比宝玉,竟然八字相同;第二十五回,宝玉凤姐“魇魔法”,僧道用通灵宝玉“除邪祟”……如此等等,精彩绝伦的通灵宝玉故事,一幕一幕,扣人心弦,令人叹为观止。

    宝玉“悬崖撒手”之时,也是通灵宝玉归彼大荒之日,结束了通灵宝玉由顽石变幻入世、历经尘劫后重化原形的轮回。

    特邀编辑:董学仁

学学苏童与前辈作家拉近距离的办法
道具的美学运用(一)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