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红色主旋律的电视剧,为何能让如此多的年轻人赞不绝口?
好剧有赖于主创团队的细心雕琢,质量是否过关,创作才是硬道理!
不知何时起,总有声音认为主旋律电影电视作品受众在于中年群体而非青年群体。许多年轻人对于主旋律剧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严肃、庄重等方面。而《觉醒年代》的大批“自来水”却显然是网上喊着“《觉醒年代》‘永远滴神’”的年轻观众。由此可见,中国的主旋律作品并非不受年轻人欢迎,而是缺少优质的剧本,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受众吸引力。
剧本是一部电视剧的核心。在这个收视率为王的时代,似乎很少有人能想起,收视率的主体是观众,是生活在土地上,呼吸在蓝天下,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普通人。诚如习近平总书记之言:“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脱离了观众的剧本创作是无源水、无本木,必将淹没在人民群众的批判声中。
编剧对于剧本的创作应当是慎重的,付出无数时间和精力的。一部好的电视剧,宣传营销、演员阵容都应当只是锦上添花,而非决定性因素。观众对于影视剧的要求早已不局限于服装、化妆、道具和演员阵容了。或许演员的号召力一时可以吸引部分以粉丝为主的受众,但长久的口碑还得需要大众的认可。
一出好的剧本,应当是编剧基于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知与理解,将自己的东西以电影电视思维用文学剧本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剧本才是生动的鲜活的,这样架构与塑造的人物形象才是有血有肉、贴近群众、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
在《恰同学少年》《红色》等优质主旋律电视剧珠玉在前的情况下,《觉醒年代》的编剧龙平平也给观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觉醒年代》作为一部主旋律电视剧,大处立意,兼具了以往优质历史剧的恢宏气势,小处着笔,刻画了历史伟人浓郁的生活气息。陈独秀先生作为我党伟大创始人之一,固然令人敬佩,却少有人能深刻了解到这乱世飘萍里孑孓独行的高贵灵魂。
剧中,陈独秀先生不屈入狱的坚韧身影令人难以忘怀,也对其嘴硬心软给儿子炒瓜子花生的场面记忆深刻。“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在此刻,陈独秀先生似乎不仅仅是历史课本上的寥寥数言,更是一位有骨气的文人、一位满含苦心的父亲、一位以血荐轩辕的时代先驱者!
就让这红色之音涤荡在人们的心间!
责任编辑:谢宛霏
西华师范大学学生 唐鸿情(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