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黛玉趁无人之时,偷偷前来探视挨打后的宝玉。宝玉悄悄命晴雯送两块旧帕给黛玉。宝玉不送新的,偏送旧的,不送一条,偏送两条,更是大有深意之举。旧帕者,“就怕”也。意思是说,就怕你不放心,哭坏了身子!两条手帕,一对儿也。暗指宝玉期盼着两人能够成双成对、永结同心。在此,手帕成为最具感染力的释情道具。
2.扇子轻摇半遮面
扇子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物件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红楼梦》中的扇子,是一个灵动的道具,出现频次极高。在前八十回中,扇子直接出场便有40多处。
第三十一回,晴雯收拾宝玉衣物时不慎将扇骨摔断,宝玉出言训斥了两句,晴雯当即回嘴反击,吵了一架。事后,宝玉主动向晴雯求和,表示不就是一把扇子么。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宝玉在旁笑着说:“响的好,再撕响些!”在这里,以扇子作道具,通过晴雯撕扇,衬托出晴雯的任性与单纯,也表明了宝玉的宽容与仁爱。
第四十八回,爱好收藏扇子的贾赦,得知落魄秀才石呆子家有二十把名贵的旧扇,便跟中了魔似的,让儿子贾琏一定要搞到手。“偏那石呆子说:‘我饿死冻死,一千两银子一把我也不卖!’……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这里的扇子道具,巧妙折射出了官场的黑暗。
3.人参,人生的谐音
人参是一味中药,在《红楼梦》里却是一个道具,出现的次数非常多,几乎贯穿全书。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贾府的兴衰、人物的跌宕,折射出贾府的经济由盛到衰的过程。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众人见黛玉身体面庞怯弱不胜,便知她有不足之症。黛玉说:“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说:“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此时的贾府,经济条件非常好,贾母认为配人参养荣丸是区区小事,多配一些就是。
第十一回,王熙凤趁去宁国府参加贾敬的寿庆,看望病中的秦可卿。王熙凤说:“什么病治不好呢?咱们若是不能吃人参的人家,这也难说了;你公公婆婆听见治得好你,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能够吃得起。”
第七十七回,凤姐病未大愈,要配调经养荣丸,需用上等人参二两。凤姐说:“也只有些参膏芦须。虽有几枝,也不是上好的,每日还要煎药里用呢。”王夫人没法,只得亲身过来请问贾母。贾母忙命鸳鸯取出当日所余的来,竟还有一大包,皆有手指头粗细的,遂称二两与王夫人。
这人参固然是上好的,但年代太陈了,已成了朽糟烂木。在这里,曹雪芹借用人参道出了贾府的衰落,竟然连一支配药的人参也找不出来了。同时,以百年人参成了灰,比喻贾府的败落已成气候。
此外,《红楼梦》还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需要,适时设置一些一次性的小道具。
第二十三回,宝玉、黛玉沁芳闸桥边读《会真记》,越读越喜爱。这本《会真记》就是个一次性的小道具,宝玉借两人读书的场景、感慨,捅破了两人之间的一层纸,道出了宝黛爱情的心声。
特邀编辑:董学仁
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