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8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我找寻不到所谓的“披荆斩棘”

重庆大学学生 袁雪滢(20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8月31日   16 版)

    近些年来,选秀节目花样频出,作为《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下简称《姐姐》)的“双生”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以下简称《哥哥》)究竟能否一路“披荆斩棘”,获得如2020年夏天一般神话的收视效果?我想,关键是要看其是否如节目名称所承诺的那样,具有真正的挑战性。

    《姐姐》不论有意无意,后续如何,激发了大家对于30岁以上女性的关注。在许多人的传统认知中,“30”是一道坎,是划分年轻小花与成熟女人的分水岭。借助这个节目,姐姐们向大众证明:即使脸上的胶原蛋白在流失,皱纹在增多,但她们敬业的精神与敢于挑战的勇气从未逝去。

    与姐姐不同的是,《哥哥》所展现出的内容,更像是参与者们站在岁月的滤镜中,站在华丽的镁光灯下表演出的一场“高光秀”。为了防止重演《追光吧哥哥》的油腻,节目组似乎刻意将节目的质感扩大化:不要扭腰,不要顶胯,不要抹嘴唇,不要……目前为止,哥哥们究竟披了什么荆,斩了什么棘?而这个问题,恰恰是节目组一开始想要传达给观众的实质——挑战、见证更好的自己。

    两期以来,“情怀”“青春”“回忆”成为该节目登上微博热搜时最频繁出现的几个词条。播出伊始,它就像是80后、90后的怀旧盛宴:《古惑仔》里的山鸡哥、《流星花园》里的道明寺、Beyond乐队的吉他手……学生时代荧幕上的哥哥们摆脱“中年油腻”的词条,让观众重新看到他们的少年感。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反差感呢?根源还是在于双方所处的现状不同。

    《姐姐》播出时,很多观众戏谑地说过,这些节目上的姐姐都是已经“过气”的,甚至有人一度称之为“炒冷饭”。节目大获成功后,姐姐们事业获得上升,这样前后的对比虽然心酸,但也显得弥足珍贵。

    哥哥的事业线,显然并没有想象般的那样窘迫。他们的事业并没有步入低谷期,甚至还有多项成功的副业;他们并不缺少粉丝,甚至试图借此舞台告别演艺事业;他们并不过气,依然是许多80后、90后眼中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男神……“咖位”的选择,定位的不同,同样影响哥哥们参加节目时的主观能动性。

    而这本身,难道不正和节目本来宣称的理念背道而驰吗?哥哥们在中年,并不缺少价值,在很多人眼中,三四十岁是男人事业攀升、稳定的开始。30岁对于男女意义两极化从未缩小。看到《姐姐》,我们会热泪盈眶,她们让我们感受到年龄的美好,她们让我明白,30岁的人依然可以自我,依然可以靓丽,不用担心自己困囿于如花的20岁的容貌中,也不必担心自己将来仅仅能束缚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无力的网罗之中。

    但作为此类综艺的第二次尝试,《哥哥》还没有让我看到舒适圈以外亮点,直言不讳——我找寻不到所谓的“披荆斩棘”。

    责任编辑:谢宛霏

我找寻不到所谓的“披荆斩棘”
人生就是披荆斩棘的过程
走出舒适圈才算“披荆斩棘”
《披荆斩棘的哥哥》:情怀、战斗与找回逝去的少年孤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