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8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焦阳、树荫和书(随笔)

安徽建筑大学学生 闫学森(24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8月31日   07 版)

    又逢盛夏,空调、西瓜和沙发实是人生一乐。悠闲之际,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的那些个夏天。

    那时住的还是瓦房,燎人的太阳也很热,但似乎不像现在这么热,没有空调也十分惬意。那时消暑也有三件宝,西瓜、蒲扇和篾席。傍晚,西晒的日头已将房子烤成蒸笼一般,此时成片的杨树林成了避暑胜地。虽然没有风,但成千上万的杨树叶互相摩擦,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若有微风,声音就会增大,如同呼啸一般,使人倍觉凉爽。这时大人们便卷着篾席,拿着蒲扇,款款而来,席地而坐,一场座谈会就此开始了。

    在大人们享受傍晚的微风时,我们小孩子自然不会安静待着。夏天一旦遇到了小孩子,便有了说不尽的故事,这一切的故事都与水有关。村口一潭清凌凌的湖水经过一天的炙烤,水温正好,十几岁的男孩子领着七八岁的弟弟,鱼贯而入,纷纷跳入湖中,狗刨,蛙泳,仰泳,各种姿势应有尽有,只要把握住要领,就可以尽情享受。除了自娱自乐,我们还比赛,憋气、潜泳距离、跳水,当然跳水比的不是谁的水花小,而是比谁的水花大,就像扔石子,总是希望水花越大越好。

    也并不是每个人都精通水性,但那潭湖水已做了最好的安排。在湖的南岸,有一棵大树,它粗壮的根暴露在水中,为不会水的人提供了最好的辅助,每个人的游泳技巧都是由此开始的。我们双手紧紧抓住树根,双脚上下摆动以产生浮力,然后慢慢放开双手练习划水,使手脚协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便可徜徉于湖水中了。

    等到太阳落山,暮色四合,炊烟升起又散去时,呼唤我们小名的声音便会此起彼伏,响彻长空。我们由开心的打闹变成了隐隐的担忧,不是因为玩水,而是因为那潭清水已被我们折腾成了泥水,等我们出水时,头发里,耳朵里,身上,甚至口腔中,都是泥沙。

    除了在水中嬉戏的欢乐,那时在树荫下读书的感觉更令我怀念。

    我的妈妈在另外一个村子的小学里教书,因为离家较远,为了方便,我们便住在了学校里,以至于整个暑假也住在校园里。漫长的暑假,空旷的校园常常只有我一个人,从不适到适应,渐渐我喜欢上了独自一人读书。图书馆里有许多书,我经常借来看,当时看了不少,但现在大多已不记得。细细想来,有一本介绍自学成才故事的书当时带给我极大的震撼,现在还有印象。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华罗庚,他因为贫穷只上到初中,但他对数学充满兴趣,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最终成了一位数学大家。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华罗庚,看完他的故事心中充满了无限钦佩。另一个有印象的人物是黄道婆,她是古人,也十分贫穷,在艰苦的生活中她学习并改进了纺织技术,成为一位当时受人敬仰的人物。

    那些个暑假,我常常搬着板凳,拿着蒲扇,只穿个大裤衩,坐在教室前面的梧桐树下读这些书。梧桐树规则的排成一排,有八九棵,每一棵大约都有我当时的一抱粗。凉风习习,树影摇曳,树下洒下了斑驳的阳光,我一边摇着蒲扇驱赶蚊蝇,有时妈妈还会在旁边点一盘蚊香,又一边沉浸在书中,或开心,或悲伤。有时阳光落在了书上,我便换个位置继续读。傍晚时分,鸟雀归巢,妈妈便会走来叫我不要再读了,说鸡上窝会带走我学的知识,我当时很惊讶,也感到可笑。

    有时我们还会在树下放一个方桌来切西瓜,我边吃边把读的有趣的故事讲给妈妈听,常常自己笑得流下眼泪,瓜的汁液顺着嘴角流了下来。漫长的暑假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平静中静悄悄地流走,我也静悄悄地长大了。

    时过境迁,我们早已搬离了那个校园,也远离了曾经的家,住进了钢筋混凝土的楼房,蒲扇早已不见了踪影,西瓜依然常在手中,现在再翻箱倒柜的搜寻这些记忆似乎有些多愁善感,但那遥远而又稍显短暂的时光的确构成了我性格乃至人生的底色。我爱静,在忙碌的生活里需要一些独处的时光,读书、遥望或者遐思。有时想想,在那种蝉鸣虫噪的乡村生活也不错,那里的夜更黑,更宁静,星空也更亮,或许离自己的真实内心也更近。

    责任编辑:龚蓉梅

仲夏夜漫笔(随笔)
焦阳、树荫和书(随笔)
夜未央(外一首)
躺在白月光之上(外一首)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