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8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困在风景里的人(随笔)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 吴鸿瑶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8月31日   14 版)

    毕业旅行的地点定在了大理,处理完毕业的琐事,已是7月中旬,我和室友二人兴冲冲地踏上旅途,想要一睹大理的美。

    我们的第一站是大理古城。老街上,古色古香的纳西民居依偎在山的怀抱中,显得格外别致;古桥下,流水泠泠淙淙,水质清冽透明,一眼可望至河底;两岸垂柳随风摇曳,显得素雅而恬静;石板路上,行人来往游玩,欢声笑语不断。抬眼望去,玉龙雪山坐落在远方,挺拔俊秀。这如黛的青山,这沁人心脾的空气,这恰到好处的阳光,这未曾污染的白云,这素净的雪山,这梦幻般的碧水……走在街上,诗情画意便扑面而来。

    或许是受疫情影响,这里的游客并不多,各家店铺门前都有人卖力地招揽生意,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让古城显得热闹起来。我们穿梭在近年新修建的街巷里,看着一家家常见的知名连锁店换了古色古香的门脸汇集于此,渐渐失去了游玩的兴致。

    恍惚间,不知身在何处,我们转而在网上寻找摄影工作室,几经比对,终于谈妥了一家,摄影师可以开车带着我们环洱海拍摄。

    与我们联系的摄影师名叫小凡,是当地人,不到三十岁,他戴了顶黑色鸭舌帽,鼻子上压着一副墨镜,身着黑色衬衫和长裤,胳膊上套了两只防晒冰袖。我们能从他黝黑的皮肤看出风吹日晒的痕迹。

    按计划,我们由大理古城向北,顺时针绕着洱海而行,经过喜洲古镇、双廊古镇,于傍晚回到原点。小凡一路寡言,说话最多的时候是教我们拍照怎么摆姿势,回到车里,他又做回了专注开车的司机。

    直到在喜洲古镇,我们遇到了一支车队,无意间打开了小凡的话匣子。车队有数十辆敞篷跑车,款式统一,车身是明艳的粉色、黄色和蓝色,穿行在翠绿的麦田间,吸引路人不自觉驻足欣赏。车上坐的大多是老年人,他们靠边停下来,在田野边拍照。

    “他们是自发组成的车队吗?”我向室友打趣道,“等我们老了也要做这么有趣的老太太!”

    小凡纠正:“他们是旅行团,领头的那个年轻人是导游,车队应该是他安排的。”

    谈到车队,小凡变得滔滔不绝。他告诉我们,他之前在大理最早的甲壳虫车队工作,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大理旅游业停滞,依靠旅游业维生的人们没有了收入来源。员工工资、停车位、水电费等开销数额太大,老板只好把车队解散了,将车低价卖给了别的车行。

    “现在洱海边跑着的甲壳虫车,基本上都是我们车队的。”小凡笑着说,无奈中又隐隐藏有一丝骄傲。

    疫情影响了很多行业的发展,也改变了很多人原定的轨迹,他们被迫寻找新的谋生方式。小凡在家休息了半年,疫情得到控制后,游客渐渐多起来,他签了家摄影工作室。工作室开在大理古城外的几间民房里,生意不算太好,他有时还接一些别的工作室分来的单子,工作内容无非就是开车带着游客环洱海拍照,早上九点出发,几近天黑结束。

    做摄影师的日子里,他带着游客走过无数遍洱海,由一处风光向另一处风光而去,绕过一圈又一圈。小凡习惯了这样的平淡,也宁愿日子能一直这样平淡。他最怕碰上难缠的客人,要求小凡自掏腰包陪他们到收费的网红景点拍照,有些景点的门票价格甚至比他奔波一天的收入还高,他讨厌也害怕与人争执。

    生活在钢铁丛林里的人,常常选择大理作为旅行目的地,在这里放松身心,找回理想生活的节奏,追寻人生的意义。而对于小凡而言,苍山洱海不过是寻常风景,他依赖这样的风景谋生,也被困在这样的风景里。

    小凡说,他很想去大城市看看,北京、上海、广州,甚至去一趟昆明都好,他还没见过大城市的繁华,没有去过电视里播放的标志性景点,只是常听来往的游客提起。

    与小凡共同度过的一天里,我们经历了大理的晴和雨。出发时阳光明丽,绵绵的云轻柔地缠绕在峻茂的山头,一转眼,大片攒聚的乌云沉沉地压在头顶,紧接着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雨,不一会儿又现晴朗。

    临别前,我们邀请他到我们的城市做客。这场毕业旅行结束,我和室友即将分隔南北,前往小凡向往的大城市读研。或许有天我们不堪城市生活的压力,再次前往大理。又或许,我们会在自己的城市接待小凡,带他参观我们被困的风景。

    责任编辑:谢宛霏

紫薇红满堂(散文)
困在风景里的人(随笔)
多事之秋(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