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9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王一帆:以画笔致敬新时代

本报记者 杨月 王增强 宋莉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9月14日   01 版)

    王一帆,现任空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青年艺委会委员,中国女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其创作的作品曾先后入选第九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多次在全国、全军美展入选并获奖。2021年,国画作品《重申四个现代化》入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国画作品《智胜空天》入选“伟大征程 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国画作品《筑梦太空》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船颂’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作品展。

——————————

    走进庄严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展厅,站在自己的画作《重申四个现代化》前,王一帆脑海中不断闪回的,有很多个剪影——是从大漠胡杨树前那个用根雕、剪纸来拓宽精神世界疆域的那个战士,是在抗震救灾一线一口气画几十幅振奋人心的宣传画、为同胞罹难数度落泪的那位记者,是疫情期间订不到画板、把礼堂废弃的舞台木质背板一块块切下来、背回画室的那个“画痴”,是艰难兼顾照顾女儿和技艺深造提升两件事、每天“像踩着风火轮一样”的那个妈妈……这些,都是她,又都已是她超越过的自己。繁霜尽是心头血,军人、画家、记者、母亲……每一个角色,都为王一帆今天的创作提供了养料,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次信仰的淬炼。

    在戈壁滩上领悟生命顽强苍劲之美

    从小,在别的孩子满街打打闹闹的年龄,王一帆就喜欢上画画儿了。从儿时起,她常常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课本上、墙壁上、气球上、扇子上,都画满了图画。可以说,绘画一直伴随王一帆长大。

    “我大概从八九岁起,一到寒暑假,每天都骑半小时自行车到县文化馆参加美术学习班,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她所在的陕西省三原县是全国有名的文化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大批文人墨客。通过县文化馆这个平台,幼小的王一帆就体会到“民间竟有那么多追求传统绘画艺术的师长和高人”。每当开学回到学校后,与其他小朋友相比,经过一个假期风吹日晒的她又黑又瘦,但也是笑得最灿烂的一个。

    王一帆出生在军人世家,“当我穿上军装,进入军校学习了我并不喜欢的专业,内心里产生了不小的矛盾。”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大西北戈壁滩上的某军事基地,成了一名技术员,失落和不适应曾给了她很大的冲击和考验。好在事物总是辩证的,艰苦的环境居然给她带来了另一份礼物:戈壁滩在大自然映衬下变化莫测、神秘妖娆,那种苍茫、孤寂、了然的美让王一帆深深震撼。当看到日落时如剪影般的道道山脉,稀稀落落、不屈不挠的一簇簇的骆驼刺,还有沙漠里顽强生长的如传说般瑰丽的一片片胡杨林,她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这段时期,王一帆爱上了剪纸,一把小刻刀,一块玻璃板,就能把她对大自然美的崇敬抒发出来。

    说到胡杨林,这种树木三千年不倒、倒下三千年不腐,秋天呈现着童话般的金黄世界,到了冬天又展现出苍劲的面貌。戈壁滩上成片成片的胡杨林,在王一帆看来,是树的精灵。王一帆回忆说:“记得我路遇一位退休老将军,他热情地领我参观他摆满一院子的根雕,让我肃然起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如此之快乐。我俩相约到胡杨林区去‘寻宝’,专找那些枯死的树桩,当扒开卵石沙土,会发现胡杨林的根像古怪精灵一样蜿蜒曲折,各种天然写意的造型在我心中幻化成天地合一的意趣形象。”

    之后,王一帆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都与这些根雕纠缠在一起,一把自制的刻刀、几张砂纸、一碗清漆,枯树根经她雕刻就成了新生命。于是,她的小宿舍里出现了栖息在树枝上的雄鹰、漫步在雪地的北极熊、远航的风帆,还有优雅的仙鹤……虽然双手被粗糙的树皮磨得满是老茧和伤痕,但她内心却如泉水般快乐。这些经历,让她领略到艺术的多元性,对她绘画的成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岩彩画的斑斓世界创新表达多彩内心

    此后,王一帆被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录取。在“军艺”学习期间,她得到刘大为、王天胜、袁武、任惠中等前辈的悉心指导,有机会参加全国全军各种大型美展,也在苦苦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样式。

    在两次令人难忘的入藏区写生经历中,甘南藏族自治州人们的形象、服饰以及色彩,强烈地冲击着王一帆的视觉和心灵。短短一个月她画了大量速写,并且创作了《扎西德勒》和《母亲河》两幅作品。其中,《扎西德勒》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母亲河》入选庆祝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展。

    2008年,王一帆调入空政创作室成为一名专职画家,“这就像迎来我艺术生命的第二个春天,我有更多机会可以主观地有选择地绘画。”4年里,她先到北大艺术学院做访问学者,又到首都师大美术学院高研班学习。在北大期间,她博览了中西方美术史,听了各种顶级的艺术讲座,大大开阔了艺术视野。在首都师大高研班的两年时间里,王一帆由中国传统笔墨中跳出,在岩彩画斑斓世界里领略到重彩的魅力,这也使她作为一名女画家,找到了表达多彩内心世界的新方法,为她的绘画添加了一种新的语言和新的面貌。

    “现在,我能够用新的材料和技法丰富我的画面,创作更富时代气息和样式鲜明的国画作品。”这期间,她创作了大量重彩作品,其中《吉祥天女》组画入选全国当代艺术大展。

    以扎根人民为创作底色,以画笔致敬最可爱的人

    军旅生活给王一帆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在《空军报》社任美编期间,她有机会多次参加军事实兵演练,多次采访英雄师和空军王牌部队,直接接触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无数次使我感动,我血液中流淌的军人情怀被反复激荡着,让我坚定了画军人、画军营的信念。我深刻体会到,和平年代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军人用生命、青春作为代价换来的。”从航空兵、空降兵到特种兵和边防战士,从女兵、护士到军嫂,从雪山、戈壁、小岛到抗震救灾一线,王一帆一直在创作,累并快乐着。

    谈及画作《重申四个现代化》,她说:“一种创作的庄严感总是涌动在笔端。我选择了不会褪色的天然矿物色,来呈现历史本身的璀璨光华,经过时间打磨,更显厚重。”构图上,王一帆选择了金字塔形,增强画面的稳定感和肃穆感。同时,考虑四个现代化的画面又不能孤立存在,要体现整体性、系统性,王一帆选择了透叠的呈现手法,让每个单幅画面既自成一体又互有衔接。既让人物与背景高度融合,又使主体与背景形成一定反差。这样构图,让写实与意境、坚硬与柔软、现代与传统融合为一体,工笔重彩、堆金沥粉的技法,又让整体画面立体而有张力。

    “我小时候,眼看着上一代人倾其青春建设国家,无怨无悔。让国家强大起来,是每个中国人的坚定心愿。一股创作的激情喷薄出来,我要把这段历史真实呈现出来!”王一帆告诉《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这是我的一份答卷,我希望哪怕再到下一个百年,这幅画也能传递给子孙后代同样的感动和力量。”

    王一帆如今处在创作重彩画为主的阶段,她形容自己在颜色里“摸爬滚打,还没玩够”,仍然想尝试更多重彩创作的可能性,但她也清醒地知道,艺术追求有阶段性,随着艺术语言的不断成熟,她将会有更新的探索。

    “当我行万里路时,我会把足下的各色土壤收集回来,在画室漂洗、风干、研磨,自制岩彩,肌肤相亲的调制,让我更能体会色彩本身的内涵、大自然的泥土中孕育的情绪是多么动人。”以画笔阐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命在肩,热血以往,她时刻跋涉在路上。

    责任编辑:只恒文

王一帆:以画笔致敬新时代
你就是故事的主角
山中窥月(随笔)
接力保护大熊猫的年轻人
《乔家的儿女》:怨着,又爱着
中秋因你月更明(散文)
积石山上的小石头们(散文·上)
山水(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