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9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万掌滴翠(散文)

《今日国土》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柳忠勤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9月21日   13 版)

    手里捧着一本书,眼睛盯着一段话,脑海呈现一片美景: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七十二年后的今天,当我扎在一群作家堆儿里,从祖国的心脏乘着飞机穿云破雾采风普洱,来到万掌山,我首先就被这里的绿惊呆了——

    云南,我到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美景:丽江古城的风情,玉龙雪山的雄俊,莽莽石林的奇特,五百滇池的浩瀚,翁丁老寨的异美,曼听公园的新巧……欣赏过许许多多的绿,深的、浅的、明快的,有偏黑、偏黄、朦胧的,也有深浅不一混合的……

    但唯独这万掌山的绿,恰似在云雾之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入我的胸膛,让我怦然心动。尤其是雨后初晴,徜徉于万掌山的林间小径,迎着散碎的阳光抬眼相望,四面八方的绿色迎面扑来,那种水淋淋、鲜嫩嫩的绿,满目滴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我以为,这种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只要见过,便很难忘却。

    我追随作家朋友们的脚步,一头扎进绿色的海洋,顺着林间小路,踩着鹅卵,迎着溪流,踏着石階,急火火地奔向森林深处,一心探寻万掌绿色的奥秘。

    作为万掌山建设发展的参与者、见证人,我也亲眼看到许许多多林场人为此付出的勤奋和努力。万掌山的植物中绝大部分为思茅松,三分种七分管,清理、打坛、回坛,连续三年除草……实事求是地说,万掌山的绿,是一代又一代万掌林场人的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

    “开一饼茶,放在紫砂罐里醒来,只为了等待那久违的惊喜。”作家釆风团下榻的木屋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山涧里,推开前门是绿,拉开后窗也是绿。晚间,一些作家朋友们钻出木屋,披着灯光下的盈盈绿色,沿着潺潺溪流聚拢到一张长方形餐桌四周,餐桌上,一盅盅香气四溢的柏木春茶早已摆好。茶主人说,这是他几天前就开了饼的,为的就是等待我们这些贵客。

    我想到了云南的另外一个地方:临沧市双江县。双江有一个很长的县名:“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有一个名闻天下的冰岛村,巴掌大的一盘“冰岛牌”普洱茶高达万余元。冰岛村是中国囯土经济学会党支部共建单位,为此,我们曾经多次到高居于群山之中环境秀美的小山村调研。陪同我们的冰岛村党支部书记周顺明指着一棵枝叶繁茂的茶树对我们说:“这棵茶树叫冰岛王子,每一片茶叶值一百块呢!”谈话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双江还有一位黑里透红的彝族女副县长,她的一句话更是硬硬地砸在我的心里:“所有的普洱茶,凡是上些档次的,都要添加我们双江的大叶茶!我们的大叶茶,是普洱茶的味精!”

    “是这样吗?”我就此请教眼前陪我们喝茶,快人快语、满腹“茶经纶”的张先生。张先生付之一笑:“茶马古道的起点就在我们普洱,换句话说,是我们普洱的绿滋润了茶马古道,您说,最好的茶叶能在别的地方吗?哈哈,哈哈哈……”

    “老师,早上好!”我推开门,伴着眼前扑来的满目绿色,一张笑靥如花的俏脸儿迎了上来:“老师休息得可好?”“好好,一觉天亮!”“好啊老师,大城市里来的客人都说我们这里负氧离子含量高,可以深呼吸,因此,来到万掌的客人都能睡个好觉!”

    如花的笑脸,甜蜜的问候绽放了我的好心情。我打开手机收藏夹,点出豫剧名家刘忠河先生的“打金枝”,“有为王,那个坐江山……”优哉游哉,迎着绿水青山,顺坡健步而去。

    晨曦的阳光柔柔地撒在山峦之巅,那绿色显得越发青翠、耀眼。远远望去,那厚积着的绿,此起彼伏,松松地皱缬着,恰似飘逸的少女裙摆,又如清清的温润碧玉,滑滑的明亮着。拐过一道弯,我驻足路边,静心仰望一杆青竹。竹子碗口粗,翠绿的枝叶簇拥着墨绿的枝干直刺蓝天,高得让我昂首也不见竹梢。我轻轻一拍竹干,一阵雾水伴着阳光飘然而下,柔柔的、凉凉的、甜甜的,在雾水的背景中,有翠竹斑驳的绿做景深,又有阳光的七彩环绕,翠绿的醉意,雾水的甘洌,唤醒了意识的快感,立马浑身清爽。

    有什么能比晨起的阳光、灿烂的笑脸更能拨动心弦的?我这心里感叹着,眼眶湿湿的。心想着、脚动着,眼前豁然开朗。偌大的基地广场,群山环抱一池碧水,蓝天白云走在天上,映衬着山脚下几十橦颇具民族特色的精致木屋群:蒙古屋、尼泊尔屋、泰国屋、缅甸屋,民族风情园、文化创作园……亚太森林组织成员的三十一杆旗帜高高飘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风情图。

    清晨,作家们披着满山遍野的绿色收拾行装。轿车门外,一张张笑脸在为我们送行:“老师们,欢迎你们再来万掌山!”那笑脸,镶嵌在青翠欲滴的大山之巅,光彩夺目,沁人心扉,让人如痴如醉,沉静其中,感慨万千:万掌之绿,源自茶马古道的悠久绵长,更源自万掌山人始终践行梁希部长的豪言,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把河山装成了锦绣,把国土绘成了丹青!

    别了,万掌山;再见,万掌山!不过,我一定会再来万掌山,来看你们的绿色,来看你们的笑脸!

    责任编辑:谢宛霏

万掌滴翠(散文)
浐灞的颜色(散文)
高粱莛儿唤秋天(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