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9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焕河,焕河!(随笔)

贵州铜仁市德江县委宣传部 郎彪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9月21日   15 版)

    最近,陪媒体记者去了趟焕河。

    从德江县城经稳坪镇铁坑村,过海溪沟一带,山路十八弯,好在都是水泥路。路上,不时传来溪流声、蝉鸣声、山风吹过树丛的声音……寂静的山野增添了几许生机。

    顺着山路蜿蜒而上,拐过几道弯,在一处山坳间,矗立几棵古枫树,一栋仿苏式木质建筑,一个长廊,一座亭子,一口水井,一些农舍……这就是焕河了。

    焕河,以她的真实面目呈现。

    烈日下,有的在人地里扳苞谷、挖洋芋、栽红苕,有的人扛着锄头吆着牛……随性、自然,未做任何摆布。和黔东北其他村寨无异。

    与这个季节一样躁动的,是那些游客。长廊上已经挤满了人,欢呼声此起彼伏;水井边,拍抖音的更是络绎不绝。

    焕河原为宦家沟,是共和镇的一个传统村落。《安化县志》载:“中纳垫溪,源出宦家沟”。垫溪,即为现在的稳坪镇油庄村一带,在那里溪流汇聚,流进奔腾不息的乌江。

    宦家沟缘何成宦河,再变成焕河?我在本地史料中没有查到。村民赵开仕言之凿凿地说,这里出过“大人物”。至于哪个“大人物”,他也说不清楚。村寨左下方有两块大石头分列两侧,两边是悬崖,中间只容得下一个人通行。老赵说,那是“卡子”。以前要经许可才能进入村寨。如果仅凭“卡子”,就证实出过“大人物”,这未免有些牵强。老赵是退休铁路工人,七十来岁,身体硬朗。他刚才一直用普通话与北京来的记者交流,和我“摆谈”时有点转不过来。他的普通话掺杂着很多方言,让人感到很逗,但又让人很乐于与他接近交流。

    焕河距乌江仅三四华里路,拥江自重,不排除曾经有过的辉煌。焕河村寨坐南向北,有上焕、下焕两寨。以前,这里只有半山间的一条公路通往瓦厂、银丝等地。受交通条件的制约,贫困程度比较深,多数人家已搬迁外地。留下那些青石板路,那些石水缸、石磨、石碓和陈旧的房舍……刻满了陈年的时光。

    水井,是焕河的地标性建筑。此水井用石板砌成,顶部人字形结构,正上方刻着一颗五角星,用黄漆涂着;下刻“民卫井”三个字,用红漆点缀。水井右前方竖着块石碑,书写不是很工整,一部分用的还是简化字。水井是1983年村里集资修建的,碑上刻着集资人的姓名。石料砌成的井沿并列开了几个井口 ,前面砌了几个圆形的石盆,石盆前是光滑的石板。水从井口溢出后流进石盆,再从石盆中溢出,冲刷着光滑的石板。几棵古树庇荫水井,阳光透过树叶撒落出斑驳的光圈,潺潺清泉从石板流过,很有意趣。

    老赵的家就在水井左上方二十余米处,正房含堂屋五间,堂屋大门前左右有两扇小门,吊脚厢房上下层共四间,皆为木房。他和老伴张金秀每天吃的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采来的蔬菜用井水洗净,柴火烹制而成。老赵烧火,老伴掌厨,他们很惬意地享受大山里的生活。他们生活的日常拍成抖音视频,吸纳了众多粉丝。老赵谦虚地说,他是做些“传柴把火”(抱薪烧火,意即打杂)的事,唱主角的是“老把把”(对老伴的昵称)。他口中的“老把把”是抖音号“黔东粮仓”中的“老奶奶”。“老奶奶”和颜悦色,干净、朴素、勤俭、自然,她用简单的烹饪方式把深山里的食材做成了舌尖上的乡愁,成为抖音上的网红。

    焕河原为“城关区金星管理区宦河生产队”所在地,距现在的村委会有一段距离。那栋仿苏式的木质建筑,就是办公区域,撤(区)并建(乡)后改作村小教室,撤村小后闲置多年,现已改作焕河村乡愁馆。乡愁馆里采用光影设备,展出领导视察焕河的图片和焕河的风光图片,收藏着筲箕、竹筛、雷钵、马灯、蓑衣等。 在乡愁馆左上方百米左右的半坡间,有一栋保存完好的木房,长五间,窗上镂刻一些花鸟虫鱼,堂屋正中大门上悬挂着“第四饭厅”的匾额,据说是人民公社时期留下的。让人纳闷的是,那个时期吃饭的地方普遍叫食堂,叫餐厅要具有一定档次,为什么叫饭厅呢?另外三个“饭厅”又在哪里?这些有待考证。

    古村落保护项目的实施,让偏居一隅的村寨焕发了生机。这里建成了比较完备的给排水系统,那些被掩埋多年的石院坝、石阶檐显现出来,连废弃的圈舍也改装成了厕所和澡堂,外面植些花草。行走村寨,曲径通幽中有一种闲适和宁静。

    三年前,做电商的丁浪就捕捉到了这里的商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焕河,商业的敏感和赤子的情怀让他选择这里。最初,丁浪只是拍摄些短视频,在“黔东农仓”抖音发布,没想引起了广泛反响。2020年,他租了家民房,组建团队正式运作。今年,该团队运营的“古村乐乐”抖音号,短短3个月粉丝量增长80余万,焕河也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很多人慕名前来打卡。通过抖音平台,本地的花椒、天麻、牛肉等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了外地市场。

    遇见丁浪时,他刚从北京参加一个论坛回来。这是一个阳光、精明又低调务实的小伙子,他的头上已经有了很多光环,但仍执着地朝着更大目标行进一一那是他的诗和远方。

    焕河已活。

    责任编辑:龚蓉梅

焕河,焕河!(随笔)
那些年坐过的火车(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