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09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高粱莛儿唤秋天(随笔)

山东微山县民政局 董国宾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09月21日   13 版)

    我的记忆里有高粱红,也有高粱莛儿。高粱红是庄稼人的秋天,伸向天空的高粱莛儿,把庄稼人的日子举得欢天喜地。

    旧年月里,秋熟季节,故乡田野上一片片高粱红。乡亲们收获了高粱米,高高的高粱秫秸,还有细杆的高粱莛儿,过日子的庄稼人都会另作他用,没有谁家弃之不用。相比起来,长在高端而又矮短的高粱莛儿,也是个喜人的物件呢。

    高粱莛儿,高粱穗下的长杆,故乡有个土里土气的名字叫“格挡儿”。这“格挡儿”乡亲们口口相传,宛若自家小孩子的乳名,亲切着呢!

    娘是庄稼人,用这些农作物的“枝”和“茎”,做一些农家常用物品,是件轻易的事。从地里收来的高粱秫秸,娘一根根横放在两条长板凳中间,用几根麻绳拴上几块砖,麻绳把秫秸一根根缠绕起来,再将砖块坠下来拉紧,便做成了农家“箔”,用作秋天晒棉花、花生和大红枣。

    脱完粒的高粱穗,娘将其扎捆起来用来做笤帚,用以清洁家庭卫生。短一点的高粱穗,娘用麻绳扎捆成炊帚,用作厨房刷洗锅碗。细心的娘做得耐用又好看,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废料,也都有了好去处,走进了农家人的生活里。

    细细长长的“格挡儿”,娘一根根将其剥得光洁圆黄,做几个锅垫儿。堂屋门前,娘围上蓝花围裙,开始做锅垫儿了。娘按粗细长短,将“格挡儿”分类,然后用水浸泡。从中选择几根粗细均匀的,上下两层垂直放置,用大针穿上细麻绳,从中心位置开始,将上下两层“格挡儿”纳在一起。再有序添加“格挡儿”,直到缝成一个圆形,最后把左右两边固定紧,锅垫儿便做好了。娘会做几个大小不等的锅垫儿,每个锅垫儿做得结实精美。每做好一个,娘都满意地点点头,还会瞧着我说,过年了娘用来包饺子给你吃。每当此时,我就充满了期待和喜悦,心早已飞到了年关的喜庆里。

    家乡的“格挡儿”,用途不止这些,还可做成馍筐、馍箅子、筷子笼等。让我开怀的,娘还会在空闲时间,做一些玩具给我,我简朴的童年瞬间便充满无穷的乐趣和色彩。每逢正月十五,娘总会给我用“格挡儿”作简易灯笼。外面的小灯笼纸,是娘精心挑选的地方民俗纸,红红绿绿的特美。童年时光里,我挑着小灯笼,总会甜甜地叫几声“娘”。

    过往的记忆里,遍地的红高粱染透了庄稼人的半个天,高粱的影子盛进了庄稼人的秋天里。那藏在秋声里隐隐而作的高粱莛儿,也在用心呼喊着人们的生活,呼唤着秋天。

    责任编辑:谢宛霏

万掌滴翠(散文)
浐灞的颜色(散文)
高粱莛儿唤秋天(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