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爆》的台词“西方人救世传说是诺亚方舟,我们的传说是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点明了“好莱坞式灾难片”不是打开该类型片的唯一方式。东方文明里众志成城的大团结精神,也能构建起一套“中国式救援”的新灾难片叙事。
一方面,《峰爆》全景展现了一些较为震撼的灾难场景,在视听上能够满足观众期待。另一方面,很多情境会让观众生出“身临其境”的沉浸感、真实感,观者情绪会持久被剧情牵引。
故事背景发生在国内某县城,观众的视角和心理很容易被带进灾难里的主角们。影片科普了很多山区遇险、求生的硬核知识,观众跟随情境游走的同时,亦有一定的获得感。西式灾难片的核心多为个人英雄主义,叙事框架里常有“救世主被神明护佑,单枪匹马救众生”的桥段。东方式灾难叙事则讲求集体主义,倡导万众一心地团结各方力量去抗灾,更易引发国内观众共鸣。在这部“中国式救援”故事里,我们能看见多元样态的东方情感,它是老洪所代表的“铁道兵奉献精神”的代代传承,也是勇赴一线运筹帷幄的丁雅珺、春风化雨拯救孩童的卢小靳等“女性救援力量”的细腻展现,亦是身为中国人能被时刻保护的集体安全感。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影片因此谱写出一幅生动有力的“凡人救援英雄群像”。“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句宣传语揭示出主创对东方式灾难片价值内核的深刻理解:即便救援不是各岗位的天职,但这些凡人英雄们万众一心,共同建筑起了抵御灾难的坚固堡垒。
电影传递出了“平凡英雄”的概念,他们赤诚,善良,对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同胞有最质朴的认识,“不都是中国人么,能帮就帮一把”“在和平年代,铁道兵是伤亡最多的兵种”。在《峰爆》电影最后,看着黑白影片中筚路蓝缕的铁道兵战士和现在四通八达的道路桥梁,我有感动更有自豪。这一群勇敢而沉默的人,《峰爆》将他们的故事告诉了我们。
责任编辑:谢宛霏
郑州大学学生 伯凌江(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