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
发现新的中国乡村的诗歌意象
《星星》诗刊主办第二届“全国十大农民诗人”评选活动,就是希望用诗歌的名义祝福诗人、诗歌爱好者, 以及农民朋友们今后的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像诗一样美。农民诗人的诗歌创作有着与土地一样纯朴的情感。新时代乡村诗歌创作,一是要用全新的诗歌目光审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的中国乡村;二是要用不断发展的崭新的诗歌语言表达新时代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三是要用从不同于过去的角度去发现新的中国乡村的诗歌意象。
--------------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协副主席刘向东:
唤醒文学的责任和使命,唤醒新的表达
如何让我们的读者走出对一般乡村题材的不耐烦,而又一步步去丰富关于乡村诗歌的阅读经验呢?这是值得思考的——我是说每位诗人要有独立的思考,不同于以往和别人的思考。
如何既坚持艺术规律,探索文学永恒命题的价值,又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讲好中国故事,乡村故事,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此,我们确实需要思考和重建我们的精神世界。
纵观人类历史,一切大时代和大变革、大事件都是文学新生的机遇,每一次都重新唤醒文学的责任和使命,唤醒新的表达。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在所有大时代、大变革、大事件中,文学所关注的根本命题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突出。生存与发展、灵魂与肉体、时间与空间、人与自然的伦理、对抗与交流、传承与创新、物质与精神等等,所有永恒的主题和时代命题,都将被一种新的力量激活,被写作者重新发现、重新整合、重新诠释。
--------------
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著名诗人李自国:
乡村诗歌创作突破的关键是创新
当下乡村诗歌创作突破的关键是创新,不仅是乡村题材边界和疆域的突破与拓展,而且在乡村诗本身的审美理念、艺术创新、个性化语言以及意境意象的营造方式等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创新性,都需要从乡村诗歌的整体格局和万千气象方面来考量。
乡土诗创作要写出乡土的疼痛,写出乡土的深度和难度,不能重复过去那种单线条的抒写方式,相互模仿相互跟风,对乡村的表象化、田园牧歌式的肤浅赞美或歌唱,那是伪农民的心态和伪乡村诗歌的写作。要真切地深入乡土,从乡土故人身上去感受丰富复杂的时代情绪,去触摸这个时代在乡村振兴中的激越昂扬脉搏。
如今的农村农业农活已变得鲜活有力,变得熟悉而陌生,而我们的乡村诗歌创作,无疑应当写出它的山河浩荡、风起云涌,写出它的乡村命运、世道人心,要打通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通道,大胆地抒写中国乡村在历史巨变中带给我们的诸多时代命题。
责任编辑:只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