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1007——“这是基地的wifi密码,请放心使用。”
19271007——这不是一组单纯的数字密码,1927年10月7日,94年前的这一天,毛泽东率部队到达江西茅坪,10月27日进入井冈山的中心茨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71007——这“密码”记录着峥嵘岁月里,革命先辈们留下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事迹;这密码跨越时空,连同在血与火之中淬炼而出的井冈山精神,已经内化为青年一代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10月9日至15日,第十七期新兴领域青年大学习暨全国青年网络作家“青社学堂”专题培训班,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青年网络作家和文学网站编辑参加了为期7天的培训。
据主办单位负责人介绍,举办“青年大学习”活动是团中央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推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重要举措。“青社学堂”是在这一框架下,面向新兴领域青年开展的重要培训品牌,其中的青年网络作家培训班是团中央社会联络部联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开展的拳头项目之一。
“三湾改编”情景教学、“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学编红军草鞋”体验教学、“革命后代讲家风”互动教学……这些符合青年特点,带有“体验+沉浸+互动”特色的主题教学课程,把井冈山上沉淀的历史故事和革命精神提炼成一部部鲜活的教材,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课堂。
“上了井冈山,创作翻一番。”行走巍巍井冈,探寻红色密码,一周的培训学习,学员们在写作和编辑方面有哪些心得和收获,他们从跨越时空的数字密码背后发现了什么,在这片红色土地上,青年作家和编辑有着怎样的心灵震撼和思想收获,在新的时代,网络文学从业人员应该做什么,能够做好什么,《中国青年作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学员。
信仰比生命更贵重
信仰比生命更贵重——10月13日下午,是培训班党史学习的第13课:小井红军烈士墓现场专题教学。
冷风秋雨中,在肃穆的烈士墓碑前,阅文集团青年编辑朱娅娇庄严地走到队前,代表学员诵读一封特殊的家书。
“战乱结束后,奶奶会经常小心翼翼地把您的54封信件一封一封地拿出来……在她的心里,您一直都活着,从来没有离开过她,您的54封信,陪伴她度过了没有您的63年,22999个日日夜夜……”
“敬爱的爷爷,如今您的儿子已经89岁了,您的孙儿也是60多岁的人了,我们带着您的信仰,追寻着您的足迹,见证了中国百年之巨变,也将继续怀着这份信仰,守护国家的未来,爷爷请放心,我们一切都好,祖国一切都好。”
这封信是革命烈士陈毅安之孙陈正烈,写给60年前在革命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爷爷陈毅安的一封家书。
烈士陈毅安与妻子李志强在革命期间,从恋爱到结婚到壮烈牺牲,仅有7年时间,陈毅安在戎马倥偬的短暂革命生涯中,一共给妻子李志强写了54封家书。
54封家书,两千多个日夜的等待,陈毅安同志牺牲后,李志强一个人坚守了63年的革命情谊。
读到深情处,朱娅娇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这一刻,她终于明白了,比文学更重要的是人生;比生命更重要的是信仰。这一刻,她从数字密码“19271007”中,探寻到了革命的初心、精神的原点和奋斗的意义。
陈毅安坚定革命,保家卫国的信仰,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学员。“信仰比生命更重要,只要信仰永在,枯树可逢春,国破可复盛,盛世必然来临。革命先辈们都有对党的坚定信仰,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这使他们义无反顾,在为华夏而战的旗帜上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朱娅娇说。
对于一名网络文学编辑来说,对作品有敏锐的发现眼光,与作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着近10年网络文学从业经历的朱娅娇,指导、编发过很多现实主义题材的优秀正能量作品。
“通过这次井冈山培训班的学习,对以后如何发现更多优秀青年作者,进一步提升编辑质量有很多启发。”朱娅娇认为,“在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今日,网络文学创作者不光要能写脍炙人口的爆款小说,也要能写出主旋律题材和充满正能量的优秀作品。烈士先辈们在战争时期,坚定了我党的‘共产主义者,不畏难,不怕死,不爱钱,为主义而牺牲’的信仰。他们为理想而战,为人民而战,为信仰而战,为民主而战。作为文学创作者,也应当多以这种坚定信仰进行创作,为中国的红色精神而创作,传承红色精神,创作出更多能传递正能量的优秀作品,让当下的青少年能够了解历史,铭记先辈的付出。”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文学编辑胡泊和冯远新都是第一次来到井冈山。这里的一切对于她们来说既是陌生的也是似曾相识的。“映山红”的故事,她们更多的是从课本、影视和书籍中了解和感知的。
连尚文学逐浪网现实题材类主编胡泊研究生毕业后,先是进入出版行业,在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工作10年之后,转而步入“热闹”的网络文学行业。“带着经验,也带着好奇,我在这里重新审视了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板块。”胡泊说。
在她看来,网络文学里的现实题材作品和出版领域主题作品的出版有共通之处,但从受众群体、创作目标、写作手法、传播方式来看,却有较大的不同。
“对许多网络文学作家来说,现实题材比较新,似乎无‘套路’可循,在创作的初始阶段会有茫然的感觉。”胡泊说,“其实,网络文学作家是从各行各业而来,其中不少人都有着丰富的基层生活和工作经验,这些都是他们创作现实题材的极大优势,而常年的网络文学创作,也使得他们对人物设置、情节把控、语言风格等方面如何吸引更多的读者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所以,网站一开始就对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的培育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足够的信心。”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10月12日晚,是培训班党性教育课:“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访谈教学。在这场教学活动中,开国将军袁彬之子袁晓刚讲述了人民空军的奋斗历程和机务工作者的辛勤工作。
课后,胡泊对记者说:“逐浪网完本的现实题材原创小说《天梯》(作者扬帆星海),恰好也是主要展示空军机务官兵的苦与乐、血与泪,使命责任与信念坚守,见证人民空军近二十年由弱到强的辉煌历程。这部作品在首届全国网络文学现实题材主题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并入选‘红旗颂建党百年红旗颂——庆祝建党百年·百家网站·百部精品’。能推出这些作品,在于网站编辑体会到了时代脉搏和读者的需求,优秀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一定是反映时代、讲述时代的。”
“不忘初心,源于喜欢,更应不负喜欢。”晋江文学城青年编辑冯远新因喜欢小说加入了网络文学行业。“入行之前,我也跟大部分人想的一样,以为编辑就是看看小说,再跟可爱的作者们聊聊文,然后陪着她们一路向上,创作出大家都喜爱的作品。真正开始编辑工作以后,才明白身为编辑的责任,既要故事好看,也更要传达正能量,就像网站设置的初心一样,目的也是引导和鼓励作者们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正能量的励志网文。”冯远新说。
冯远新告诉记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作者加入现实题材的创作中,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比如外卖员、运动员、消防员等,不但传达小人物也有大梦想的精神,也呈现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的景象。”
坚定执着追理想
来自广州的90后青年作家涂燕娜,曾做过杂志记者,采访过外来务工人员、手工艺人、打工作家、创业者、新农人等群体,关注他们如何从农村走向城市,如何在流水线上笔耕不辍实现作家梦想,如何在城市耕种科技时代的田园生活,如何用新知识、新思维颠覆传统、锐意创新等。“在这些普通人身上,我感受着他们悲欢交织的生活、跌宕起伏的人生、个体生命蕴含的巨大能量,更看到了他们背后那些与时代、与社会、与国家发展轨迹相互交织缠绕的命运。” 涂燕娜说。
2018年广(州)佛(山)地铁全线开通之际,涂燕娜受邀为这条城际地铁撰写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从何种角度进行撰写,关系到书的整体走向和价值取向。”思考之后,她决定从小人物、从普通人着手,通过深入采访,让普通建设者讲述他们与这条地铁线路的故事,将一个个普通建设者的故事串联组合起广佛地铁这一重大工程,以管窥豹地展现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和成就。
坚定执着追理想——是培训班党性教育第一课:“祭奠井冈英烈”仪式教学。10月10日上午,在开班和授旗仪式后,全体学员首先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圈,并进行现场教学,重温入党(团)誓词,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
涂燕娜在当日的“井冈笔记”中写道:“94年前,烽火连天、炮声轰鸣,无数年轻战士从这里踏上革命之路;94年后,青山静谧、杉竹高耸,一行行、一列列密集而又冰冷的姓名刺痛着我的眼和心。战争的车轮碾过,无数青春生命化为泥土,而其中有姓名可考的,只有刻在石碑上的这15744名,更多的人,没有留下名字或数字,唯有一尊圣洁的汉白玉,静静地伫立。那是无数鲜活滚烫的生命、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他们为家国天下、民族大义,义无反顾汇入了战争的滚滚洪流中,化作了大时代火山下的点点星火,最终燃遍祖国山河,筑成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之行,让我更加坚定了在未来的写作中,将视角放在时代进程中的普通人身上,发掘‘无数’背后的那些人物与故事,以此折射和呈现更丰富的生活面貌、社会发展与时代变革。”涂燕娜说。
本报记者 只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