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剧本,一定要敢于‘不顾一切’地动笔!站在远处,你可能以为创作难如登天,但是当你迈出第一步,就能得到灵感的驱动和兴趣的助力。不要在意周围人的评价,也不要让畏难情绪先行,把内心想要传达的最精彩、最出色的部分完完全全地展示出来,才是你最应该做的事情。”对于创作,非羽(本名:陈欣元)如是说。
“酒入愁肠,七分化作了月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千年流传下的华夏文化,有诗,有酒,有琴,有书,有画,有舞,在剧本杀游戏作品《李白》中,作者非羽将这些元素进行呈现。透过《李白》的剧本文字,玩家能够亲身代入历史人物李白的生平,去感慨他幼时游历四方的伟大志向,去哀叹他怀才不遇的命运……
非羽曾在墨尔本读过两年新闻,现在的工作虽然不是“硬钢板般”的新闻写作,但这份学习经历也培养了他严密的逻辑思维与严谨的写作态度。自两年前第一次接触剧本杀写作,非羽便在心间种下了一份倔强——“别人能写,我也能写!”凭着这样一股不服气的精神,他走上剧本创作的道路。“这份自由有趣的工作犹如一颗‘定心丸’,让我明晰自己今后的方向。”非羽说。
在那个有些“中二”的青少年时代,他也曾是历史小说武侠小说的狂热粉丝。从小受到武侠大家的影响,非羽一直在向金庸先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气概与家国观念看齐。透过一个个连缀的文字,他将笔下的剧本世界构筑得尽量多元和宽阔。倘若逐句阅读,非羽的运笔也有许多“临摹”金庸、古龙的痕迹:使用短句塑造文字的节奏感,用细节体现人物情感,表现人物动感,时而乐于挑战“留白”手法,力求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
“把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转换成纸上的文字,再将异彩纷呈的武侠世界展现给更多的人。”一直以来,这都是非羽创作剧本杀的初衷。“‘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灵感迸发火光,搭档恰好合拍,一部精彩剧本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非羽笑着说。
以感受为基础的创作是非羽一直追求的目标,同时是其创作道路上的引领。从兴趣出发,非羽已创作出多部“华夏系列”的作品,包括《李白》《西出阳关无故人》《长安古意》的“唐”系列,《雁门关》《岳飞》《合川赋》的“宋”系列,还有民国背景作品《华夏愿长安》。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基于真实的历史背景,而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上有所创新。
在非羽的文字里,时常能找到真实历史的影子。“我大部分的创作内容都是架空于历史之上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倘若如此忠诚于历史,那么玩家大可以直接在史书中寻找答案。”非羽说,为寻找到文学创作与客观历史的平衡木,他通常会使用两种方法:其一,将剧本立意与时代背景相契合;其二,将故事时间与历史节点相对应。起笔之前,他会先把参考的历史故事和人物生平完整地了解一遍,包括事件时间、战争地点、率军将领、关键转折、战况如何等要素,然后进行整合加工,让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更加具体。
在剧本测试阶段,细心的非羽注意到女性玩家与男性玩家对于家国本的思考方式存在不同,为照顾年轻女性玩家的游戏体验,他用温柔的文字对宏大的历史题材进行细致化的处理。“她们手中的剧本角色应该是在一场场经历中实现成长的,是从数次情感挫折中完成蜕变的,而不是始终头戴光环的大英雄。”
让故事线变化多元也是增强游戏体验的方法之一。通常情况下,他会使用大手笔铺陈时代背景,为角色的每个行为提供逻辑支撑,再设计出两到三条主次分明、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线路,留下一条成功通往玩家内心的“备用选项”,从而帮助女性玩家沉浸其中。
“玩家必须能感到自己是在‘玩’,而不是在‘学’历史书,有了乐趣,我所意图表达的东西才能被自然而然地递送到玩家面前。”非羽说。
张桢桢 本报记者 谢宛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