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每一朵雪花都温暖

雪落深处是故乡(随笔)

李钊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年12月21日   15 版)

    湘西南的冬天来得有些急切。一夜之间,山岭树木被大雪包裹,池田河沟陷入冰封,漫天飘舞着轻盈的雪花,纷纷扬扬把整个山村簇拥。

    “冬天来了。”母亲的声音里带着丰收的期许,以及几许年月逝去的感叹。

    “冬天终于到了。”我裹着棉衣藏在母亲身后,眼神里闪烁的是与冬天相遇的惊喜,还有成长的渴望。

    冰雪包裹的乡村为孩子送来宽阔的“游乐园”:草垛上的滑雪场、水田里的溜冰池、晒谷场中的打雪仗阵地、瓦檐下悬挂的冰锥……处处都有冬天的馈赠。南方的冬季不长,孩子们都希望紧紧握住冰雪里的每一寸时光,或两人为伴,或三五成群,用竹木加棕绳制成的滑雪板、稻草捆绑而成的防滑鞋、搪瓷杯改装成的火罐……在物质缺乏的乡村里,孩子的创造力和制作能力在雪地里得以激发,各种玩耍的、取暖的器具都以最简单实用的方式制作出来。

    一上午,晒谷坪布满了深深浅浅、大大小小的脚印,有农人牵着耕牛走过的脚印,也有孩子们脚蹬滑雪板前行或是打雪仗时留下的印记。稻草堆前,孩子们齐力堆起一个大大的雪人,头顶带着草帽,眼眶里嵌着木炭,鼻梁处插着胡萝卜,脖子上挂着一条编制得十分精细的稻草围巾;不远处,一群孩子正在结冰的稻田里你追我赶,一不留神,跑在最前的孩子摔了一跤,紧随其后的孩子停不住脚步,径直扑了上去,接二连三,大家摔成一团,传出咯咯不停的笑声。直到炊烟渐淡,母亲的呼唤声传来,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带着雪水浸透的解放鞋,满头汗水地奔跑着回家。

    农家孩子的童年总跟放牛和砍柴紧紧相连,即便是雪花飘扬的冬天也是如此。寒风渐褪,日头升起,雪花收起衣裙,一条条被厚雪压垮的树枝显出身形,一根根坚韧的青草露出头来。出门放牛的时候,我一手拎着锋利的柴刀,一手牵着渴望青草的小黄牛,踏雪上山,去寻一块草深雪浅的山坳。雪给大地盖上一床厚厚的棉被,遮盖住地里生长的一切,可温顺的黄牛却总能循着草叶的幽香,找到用鼻子拱开积雪,细细觅食、而我则趁着空隙,去砍积雪压垮的树枝,去雪斩叶,只需半晌,便可割下一捆不小的柴火。其实,家人在冬天到来前,早已备下足够的柴火,可想起母亲忙碌的身影,便容不得双手闲下来。

    也正是在这年冬天,父亲托人从县城里买回家里一台电视机,虽然只是一台二手黑白电视机,依然给我的冬日生活带来了绚烂的色彩。窝在松木打制、四四方方的火柜里,盖上厚厚的棉被,去电视里寻找远方那活色生香的精彩生活,渐渐地,心中蒸腾起走出大山去闯荡的理想。历史剧《天下粮仓》,深圳特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的现场直播,将我的梦想装点得流光溢彩。当电视里传出“杨扬在美国盐湖城冬奥会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赢得中国第一枚冬奥会金牌”的声音时,内心充满着激动和自豪,一颗走出大山的心再也按捺不住。

    梦想的雪花带我走出乡村,引我走进县城、省城,走到年少时无比向往的珠三角,异乡逐梦的日子,回老家是一件奢侈的事,每次借着春节回归的脚步总是匆匆,来不及携一朵雪花带走。回望故乡时,深感湘西南的冬日已渐渐离我远去。去年冬天,我带着妻女回到老家,旧山水已不再是原本的模样:家家户户都盖上新房,晾晒稻田都在自己房顶,晒谷坪上堆满了硬化进村道路用的砂石;边上水稻田已改建为养鱼的池塘,围网阻隔了进入的通道;山风刺骨,村里很少见到奔跑玩闹的孩子,都舒舒服服地窝在家里煲着电视剧或打着游戏。

    清晨,一阵急切的敲门声将我惊醒,母亲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下雪了,冬天来了!”

    母亲一直都记得,在她帮我带暖暖的日子,她曾给我女儿讲过在湖北省博物馆听过编钟演奏的《雪绒花》和乡村冬日的故事,眼神露出的异彩,缠着我要看看雪花飞舞的冬天,她要与雪花共舞。

    “冬天终于到了!”我看着窗外飞舞的雪花,每一朵雪花里都记录着小小的往事。转头看见女儿暖暖的眼里闪烁的光芒,笑着跟她说,乖女儿,跟爸爸一起去采雪花!

    责任编辑:龚蓉梅

小猴王补天(童话)
雪落深处是故乡(随笔)
山洞口的舞会(童话)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