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多少远去的小径/依然相信脚会摆脱泥泞/覆上多少灰色的曾经/依然知道如何平静/抬头看看远处的身影/那一个个倔强的生命/他们刚从现实中脱颖/他们又在梦想中前行……”这是电视连续剧《最美的青春》片尾曲中的部分歌词,铿锵的旋律,深情的吟唱,正好与剧情水乳交融,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灵,吸引了众多人观看,也收获了众多的好评。
《最美的青春》这部电视剧主体表现的,是发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响应祖国号召在塞罕坝植树造林的故事。以冯程、覃雪梅为代表的一批青年人,满怀梦想,在塞罕坝风沙、暴雪、严寒的重重考验之下,经历了频频挫折和生死考验,也陷入过重重困惑和深深迷惘,最终在荒漠之中成功种活了树,造成了林。这样的青春历程,无疑是荡气回肠的,无疑是可歌可泣的。
在剧中,冯程多次深情地表露过,“塞罕坝是我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是我父母曾经恋爱过的地方,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正因如此,他选择了扎根这里植树造林,毅然一个人最先上坝,独自在这里坚持了三年。虽然三年之中一棵树都没有成活,但他依然初心不改,没有气馁,没有言败。他也多次朗诵艾青的诗句来表明心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正是这样的理想信念所激发的力量,让冯程愈挫愈勇,在磨难前不低头,在困境中不服输,终于兑现了诺言,实现了理想,也收获了纯真的爱情。覃雪梅则是放弃了进入首都机关工作的机会,来到祖国最需要她的塞罕坝,利用她所学育苗专业之所长,为塞罕坝的造林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最美的青春》这部电视剧能够吸引人的原因,就是以现实为经线,以情感为纬线,织起了一面充满理想色彩而又具有很强真实感的情节之网,令观众情不自禁地跟着剧情,或喜或忧,或怒或赞。回顾整个剧情,在大雪封阻、补给中断半月的情况下,塞罕坝植树造林先遣队的年轻人在地窨棚里面临饿死时的情景尤为抓人,可谓扣人心弦。
《最美的青春》的成功,正是因为呈现了人性的真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而没有一味地美化,一味地拔高,让观众觉得剧中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在塞罕坝的努力,他们把最美的青春和炙热的眼泪都留在了这里,终于偿还了历史的欠账,在塞罕坝创造了绿色的奇迹,让塞罕坝焕发出了郁郁葱葱的生机,重新成了“美丽的高岭”。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奋斗的青春也最刻骨铭心。
而反观时下一些年轻人,在较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无心进取,不思拼搏,宅男宅女、享乐主义乃至虚无主义、颓废主义现象滋生,有的年轻人甚至整天沉迷于虚幻的游戏世界里。这些年轻人,应该认认真真好好看看《最美的青春》这部电视剧,才能懂得什么样的青春才是最美的青春,才会明白青春年华怎样才不算虚度。
责任编辑:谢宛霏
陈修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