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2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散文写作课之三十六

一篇散文:从落笔到收笔

满堂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2月22日   04 版)

    散文落笔前要构思,收笔后可能有修改。这里,我们只说落笔到收笔之间,如何达成作品的质量。

    达成,很多人喜欢这个词语。百度汉语解释它:达到一个目的或实现一个目标,尤指有意识的努力。

    就像练书法,写一个长横,你可能要这样做:先逆向左轻落笔,再折向右下作顿,折向右铺笔,中锋向右行笔,行至末端,微向右上昂起,折向右下重按,平向左折回,提锋收笔。一个笔画的运笔,可以看出大部分功力。所以,古人王羲之在儿子写的字上添了一笔,他儿子的妈妈也看得出来。再说个有趣的事情,有位著名书法家写了一幅字,十分满意,拿给我看。我不在书法界,可以放开评价,指着两个笔画说,您的这一笔有五十年以上功力,这一笔有十年以上功力。他笑了:我就这一笔没写好,叫你看出来了。聪明的他能听出我的意思,写字几十年了,有的笔画没显出几十年的功力。

    书法的运笔与散文的运笔,有很大相似。

    我觉得散文从落笔到收笔,中间的运笔过程,更需要有意识的努力。

    有一篇散文,译成中文不到两千字,是老吉恩写的《猫咪乔吉》。我们详细说说它的运笔。

    乔吉是只再普通不过的老猫,长得也很一般。但对我们四岁的儿子杰瑞来说,她却给了他亲情之外的第一份友谊。乔吉抓来老鼠,他就奖励乔吉饼干。杰瑞以为浣熊跳到露台上要吃小猫咪,吓得躲了起来,乔吉却很勇敢,留在露台上和浣熊对峙。乔吉和杰瑞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在四岁小男孩的世界里,他们是同舟共济的患难姐弟。

    可是现在,杰瑞发现他的猫死在谷仓里,就躺在门边上。他跑来找我,一脸的惊恐。他不是没见过死的东西,只是还不知道死是什么。

    这是《猫咪乔吉》的开篇部分,首段有两个小事件,杰瑞和乔吉的关系是个铺垫。二段的节奏很快,快到飞了起来。要是我们写到猫咪死了,可能临近结局。“他不是没见过死的东西,只是还不知道死是什么。”这句话我们不一定敢写,把话说死了,下面没法接。

    但老吉恩能接下去。他的描述刚刚开始:

    “爸爸,爸爸,乔吉……”他没多说,或许是不敢多说,害怕说了会使一切都变成真的。我找来铲子,轻轻把乔吉铲了起来。这下杰瑞肯定知道什么是死了,要是乔吉还活着,别说铲起来,铲尖儿都别想碰到它。眼泪顺着他的下巴吧嗒吧嗒地往下掉,我都不忍心看他。那双小眼睛正一点儿一点儿地看见这个世界会用死亡结束所有的生命。我转过身,果断地向树林走去,手中的铲子却变得超乎常理地沉重。

    一篇散文杰作,看不见技巧,因为技巧融化其中,粗读时看不见。我再细读几遍时,才看到老吉恩的写法多么好:写儿子写自己同样多的比重,或者说两条线索一起向前。儿子不知道死是什么,父亲也不是无所不知的神,不知道怎样解释死亡,这样一来,散文的主体,就从儿子的成长,变成了父子两人的成长。

    父子间的冲突,让作品饱满和生动。小说能做的事情,散文也可以做好。

    看看下面一段代入感很强的对话:

    一边哭着,他也没忘问我问题,而且个个问到点子上,全是人类在死亡面前想知道却找不到答案的问题。而我却不得不回答。

    “爸爸,它还能看见我们吗?它知道自己现在在铲子上吗?”

    我没把想说的告诉他。我没跟他说乔吉升上了猫咪的天堂,那里仙气缭绕,若隐若现,老鼠都胖嘟嘟的,牛奶也稠得跟奶油一样,而乔吉就在那上边微笑地看着我们。

    “不,杰瑞,乔吉再也看不到我们了。”

    “那它连感觉也没有了吗?它一点儿都不能动了吗?”

    “是的,它动不了也没感觉了。”

    “让它动起来。”杰瑞一把抱住我的腿,哀求我。在他眼中,世界上没什么事能难倒爸爸。

    “不行,杰瑞。死了就是死了,做什么也没用。”我放下铲子,搂着他的头。我知道,自己快忍受不住了。

    如果你觉得老吉恩这一段写得精彩,你的感觉肯定是对的。写散文不难,写一段精彩的文字也不难,难就难在把一篇散文当成书法的一个笔画,行笔之时气力十足,每一处都要精彩。或者把一篇散文当成一个雕塑,当人们都夸那雕塑的某一部分特别精彩时,罗丹却把那部分砍掉了。

    是的,散文的每一段都要精彩。

    你读一读老吉恩下面一段,让你赞叹,同样精彩:

    小家伙弯下腰,抚摸他死去的猫咪。他现在俨然成了科学家。先前面对死亡还像原始人一样恐惧,现在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却萌动了起来。他想用自己的双手诊断死亡的症状,但这个我还真受不了。

    “我们要把乔吉埋在地下,这样她才不会受打扰。”我说。

    “你可以做个篱笆把这里围起来吗?”他问,“那样的话就没人会踩着它了。”我想我明白墓地是怎么起源的了。

    “放块石头在上面吧,这样我们就知道它埋在哪儿了。”他说。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他不知道有墓碑这回事,可他心里想的无疑和全人类想的都一样。

    ……等我开始往洞里推土埋乔吉的时候,他又哭了起来,我也再没力气了。于是,我们一块儿哭。真是奇怪,我是怎么了,不就是一只猫么,母亲的葬礼我都没哭成这样。但我还搂着儿子,与其说我是为那只猫哭泣,不如说我是为儿子伤心。也有可能,我之前没哭,是因为母亲下葬的时候不是我给填的土。

    “她再也再也再也回不来了吗?”杰瑞号啕大哭,为他的猫咪乞求长生不死,可这也是千百年来所有人哀伤的祈求。而我只能摇摇头。

    “如果老猫咪不死,小猫咪就没地方待了呀。如果以前我们家的老母鸡都没死,现在我们该把小母鸡养在哪儿呢?”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明白了,或者我是不是明白了,但我就是那样说的,因为我也不知道还能怎么说。我们把土填好以后就离开了。杰瑞现在对死亡多了些了解,我则对生命多了分领悟。

    这篇散文的主体部分,到了这里,已经完整。老吉恩有意识的引导,让读者同父子两人一起,有了对死亡的了解和领悟。关于墓地与墓碑的想法很棒,自然而然地把猫咪乔吉的死,延伸到千百年来所有人的死亡和哀伤,其中也包括作者对母亲的思念。

    作者没有煽情,效果比煽情还好,只用了你能感觉到的一缕微风,抚在你情感的柔弱之处。

    然而,老吉恩的描述还没完呢。他还有一个精彩的收尾。他写乔吉死了留下的小猫,两天都不肯吃东西。要是这只小猫也死了,那个四岁小男孩怎么承受?

    在收笔部分,老吉恩写道:

    第三天,我在谷仓的鸡群里就听到了喜悦的欢呼。杰瑞向我一路跑来,怀里抱着那只小猫。

    “爸爸,爸爸!福瑞斯基喝牛奶啦!妈妈说,它很快就会没事了。它会活着!”儿子抬头看着我,目光炯炯有神,充满希望。就是凭借这希望,人类繁衍生息了不知几百万年。我相信,杰瑞学到了很多很多,只是他自己还不知道。现在他看到的是乔吉虽然死了,还有福瑞斯基活着。

    未来某一天,我也会死,孩子们还活着。到那时,他就能体会我现在的感受:母亲走了,但我还有杰瑞,而母亲当年也是这么想的。

    我相信,这是我读过的成千上万篇散文里,可能是最棒的收笔。

    这篇《猫咪乔吉》收在2016年出版的中译本《农夫哲学》里。网络上搜不到全文,我的摘录多了一些,方便于你的感悟。

    特邀编辑:董学仁

一篇散文:从落笔到收笔
新时代青少年为何学、如何写书法(三)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