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3月2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打薯窑 煨番薯(随笔)

广东广州金逸珠江电影院线 谢世明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3月22日   15 版)

    天气渐凉,街上又出现骑着三轮平板车卖烤地瓜的,那阵阵冒着热气的、充满烟火味的熟悉香味,心里一阵暖,霎时让我回想起孩童时打番薯窑、煨番薯的往事。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总是在那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碧空如洗,天色澄明,云儿像游丝般若有若无地飘浮在空中。如黛远山,田连阡陌,田地里的水稻已经收割,泥土还没翻耕,散落在田埂上的几粒金黄饱满的稻谷,不时引来几只小鸟,蹦蹦跳跳地过来啄食。

    我们几个小屁孩无所事事地坐在苦楝树下,手里摇晃着狗尾草,远远看着,寥廓无主。树杈上也有人,嘴里叼着一根狗尾草,百无聊赖地晃着双腿。这个时候,总有小伙伴提议,要不我们去打番薯窑吧?随后,欢呼声起,应者云集。

    于是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有的回屋里拿番薯,有的上山拾柴火,有的地里捡泥土块,还有的就负责核心的“技术活”——垒番薯窑,要是搭得不够坚固结实,中途倒塌就前功尽弃了。先是在平整的地里挖一个马桶形状的浅坑,然后围绕着坑用泥块搭土窑,下面用大的泥团打地基,上面逐层用小的且形状合适的泥块垒上去,就像砌房子一样,最后封顶,搭建成类似马路上“雪糕筒”那样的圆锥体形状,一个高耸着的小土堆。砌得高大稳当又密实的番薯窑是佳品。在番薯窑打地基时,还得在前面架起一个“拱门”做窑口,以便放柴火进去烧土窑泥块。窑口最好是对着来风的方向,烧窑的时候风能够助燃,且自己不会被烟熏到。

    土窑工事完成,就用枯叶、禾秆或废作业本纸张做火引子,轻轻从窑口放进番薯窑的坑里燃烧,陆续放进干树枝,柴火熊熊燃烧,要烧约莫半个小时,直至把泥块烧得通红通透。此时忙着添柴烧火的小伙伴们,脸蛋也被跳跃着的火苗映得通红通红的,如落日晚霞般透着一股绚烂幸福。

    当番薯窑的泥块被烧到红中带黑,我们就捡起两根细长的树枝,像使筷子一样,小心翼翼地把番薯窑最上面的封顶泥块,夹开一两块,让窑顶露出一个洞口,随后把番薯从这个洞放进土窑里面。等全放完后,就进行打窑环节,把土窑推倒,并将泥块打碎填平、压实,让其覆盖掩埋着里面的番薯,所以这种煨番薯的方式叫作“打番薯窑”。

    用这些烫热的泥土把番薯掩埋,上面再用些细沙土覆盖着,大概过了十分钟还需要撬窑气。拿棍子围着窑撬一圈,戳几个孔,让土里的空气出来,这样里面的番薯才能煨熟透。这期间的分分秒秒,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大伙都像热锅上的蚂蚁,好不容易又过了十来分钟,就迫不及待地用树枝把依旧高温的泥土扒拉开来,煨好的番薯就显现在眼前,外貌黑不溜秋,但热乎乎的香味直往外冒,仿佛瞬时间整片土地上都弥漫着这烤番薯的甜香,让人不断咽口水。大家也顾不得烫手,拿起红薯边剥皮、边不断用嘴吹气,咬上一口,真是外焦内嫩,软儒香甜好吃极了,那甜暖美味丝毫不逊色于过节时的鸡鸭鱼肉!在气候清爽的季节里吃着热腾腾的烤番薯,望着又高又远的湛蓝秋日天空,心情格外地舒畅,仿佛每个毛孔都散发着无忧童年的快乐。而大伙抬头互望,则忍俊不禁地哈哈大笑起来——拜烤得黑灰的番薯皮所赐,不仅每个人的手上黑乎乎的,连嘴脸也成了个大花猫!

    有的时候,火红泥块掩埋番薯才过了三几分钟,就有小伙伴火急火燎扒开泥,急匆匆地捧在手里啃了起来。结果番薯并没有完全煨熟,外面是熟了,但最里面的番薯肉却是生的,于是不过一会儿,吃过半生番薯的人就接连不断地排放着硫化氢。一路走一路放,一个接一个的响屁,把正在啄食稻粒的鸟儿都吓到一哄而散。

    不过,番薯确实是个好东西,不仅耐瘠易种高产,可口充饥。顺便一提,番薯窑也可以用来煨花生,花生放下去,则真的是只需要泥土埋着三几分钟即可,煨久了反而会被烤煳成炭灰。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山区里,物资相对匮乏,没有现在那么多花花绿绿的零食,娱乐也不丰富,没有现在那么多眼花缭乱的电子游戏,因此,“打番薯窑”既是有趣好玩的游戏,又能解馋充饥,可谓是同时满足身心的一举两得的活动。这也是我年少时期贫瘠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在记忆深处的一缕温暖,至今仍旧很怀念,那美味的煨番薯,以及淳朴快乐的小伙伴们。

    责任编辑:龚蓉梅

打薯窑 煨番薯(随笔)
一小时(随笔)
匠心(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