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月光与鸟巢的彩光遥相呼应,我和同学们相继登上返程的大巴,看着车窗倒映出的自己,我想,此时的我已经成长了许多。
“路痴”也可以成为人工导航。从小,我行走在外基本依靠导航或者他人指路。直到进场工作之前,我仍认为指路之类的事,交给别人来做就好了。进场那天,我走在环廊上,有一位工作人员抱着很多纸箱子,问我11号电筒怎么走。在场馆经常迷路的我,当时非常慌乱,凭着印象指了一个方向。二十分钟之后,那位工作人员又抱着纸箱子折返回来。他告诉我我指反了方向之后,就匆匆离去。看着他在寒冷冬天却满头大汗的样子,不难想象,因为我的错误,他几乎绕场走了一圈!我意识到,自己的这身志愿者制服代表着责任和信任,在不能使用手机和导航的场馆,我们就是观众的导航。习惯于依赖别人的我,此刻却随时可能成为别人的依靠,这迫使我“不得不”走出“路痴”的舒适圈,我和同学们绕着场馆走了十几圈,即使是在吃饭的时候也拿着小卡片熟记特许售卖点、电梯筒等位置,终于能够熟练且准确地为观众们指路。那时,成就感其实来源于对自己的战胜。在冬残奥会开幕式中,火炬手们努力前行,传递火炬,摸索着点燃火炬。他们没有因为身体和生理上的不便,就给自己寻找退缩的借口,而是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力量。在成长的路上,我总在回避短板,总想着以后还有机会克服。但其实,我们都应当把握住成长的方向感:直面短板,走出恐惧给自己的障眼法,撕掉懦弱的标签,用坚定、自强的信念迎接挑战,不轻言放弃。
背向看台也可以有另一种精彩。冬奥会开闭幕期间,我负责看台管理,必须在开幕式期间始终面对观众,关注观众是否遵守防疫规定,无论背后的表演有多么精彩,我们都不能回头。开幕式表演开始之后,我只能从观众眼中的倒影和变换的灯光,想象场芯的表演,那时心中不免有小失落,自己仿佛就像一片小小的雪花,坚守着岗位,却没有人能注意到。因为看台的温度较低,加上夜晚寒风骤起,我不时地跺脚暖身。突然,有一位观众递给我一包暖手宝,让我把暖手宝垫在鞋里面,这样可以暖和些。因为志愿者物资中已经有充足的暖手宝,我谢绝了观众的帮助,但内心充满了感动。原来小小的雪花也被人时刻注意着,原来自己的坚守和努力有人在守候,原来自己的状态能够影响到观众们的情绪。那时我想,能够在冬奥会的世界舞台上,有机会把整个世界作为行动的空间,去一展拳脚,我们必须热情、坚守职责。从那之后,我开始更积极地配合公安大学的志愿者们调动观众的气氛,更认真地关注现场秩序的维持,更热情地问候每一位进场的观众。我想,感动和付出是双向奔赴的,每一片雪花都在发光发热,每一份光热都能照亮一方天地。
志愿服务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成长不就是这样,经历过一次次考验才能蜕变。双奥工作的经历,让我有了不同层面的收获:找到方向,背起责任,寻至归属。感谢双奥的精彩,让我和伙伴们在成长的路上,一起向未来!
责任编辑:谢宛霏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生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