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4月12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陈小朵:用创新把文化自信融进歌曲

本报记者 牟昊琨 杨月 实习生 杨婧童 宋斐斐 柳王星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4月12日   01 版)

    陈小朵,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女高音歌唱家、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曾获“文华奖”声乐表演奖、“梅花奖”,并两度获得国家精品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

——————————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2008年,陈小朵、常石磊为原唱的歌曲《我和你》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响起。虽然最终演唱者为莎拉·布拉曼和刘欢,但陈小朵说,那一刻,她“仿佛看到自己的心血在闪光”。“这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融合包容心态的传递。也正是这首《我和你》,让我认识到文化也可以用一种谦逊、温和的姿态呈现。”陈小朵说。

    作为44名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的一员,女高音歌唱家、中国歌剧舞剧院一级演员陈小朵,曾获中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声乐表演奖、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并两度获得国家精品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

    陈小朵认为,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好的音乐表演“本身也是一种创作,通过对节奏、唱法、演绎方式等的综合运用,能让作品具有天然的共情能力”。

    陈小朵说,《我和你》的广为传唱,说明“文化自信是可以融进歌曲,并可以通过歌手的演绎将中国精神唱给世界。”

    2019年,歌剧《林徽因》首次走出国门到新加坡演出。这部作品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出品,由陈小朵担任制作人兼领衔主演。出国演出的背后,是长达6年的打磨、修炼。

    “我第一次听说林徽因这个名字的时候,和她认识徐志摩时差不多大,大概16岁。这位女性有着清秀姣好的面容,家世又那么好,学贯中西,真是让人羡慕。”陈小朵回忆,随着阅历的增加,她发现林徽因除了外在的魅力,还非常有才华,更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

    陈小朵的灵感来源于《卡门》《茶花女》等西方歌剧。西方歌剧塑造了很多命运跌宕、大开大合的女性形象,在陈小朵看来,林徽因的生命不乏跌宕,这种跌宕不在外表,而在她的内心世界,“进入这个心理空间,她每个人生节点的抉择、坚持、骄傲,她个性的真实、内心的波澜,都非常适合以歌剧这一体裁来表现”。

    在唱法上,花腔女高音极富表现力和激情,特别是在林徽因人生的高光时刻——她和梁思成发现了1500多年前的佛光寺时,花腔女高音在表达那种惊喜与极大的自豪感方面恰如其分。“在当时,虽然中国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因国力弱小,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没有地位。为了向世界证明,他们积极地去寻求这些佐证,这也体现了他们对国家的一片深情。”陈小朵说。

    “我一直认为,每一代艺术家都应有自己的继往开来,要做出既符合时代特色又符合个人创作初心的作品。我欣赏林徽因,非常有创作这个歌剧人物的欲望。我想歌剧《林徽因》最后之所以很受观众的喜欢,也是因为它恰好符合了艺术创作的规律——艺术家发自内心的创作冲动。”她说。

    2013年起,陈小朵及其他主创人员从确定内容框架,到填充细节效果,从反复研究服化道等细节,到将人物精神融入每段故事……扎实的努力,换来了2017年《林徽因》的首演成功,在之后的两年里,该剧在全国各地巡演四十场左右,几乎场场满座。  

    观众中,有当年听过梁思成、林徽因授课的耄耋老人,也有中小学生,有些人还是第一次接触歌剧。有的人冲着林徽因的故事而去,却惊喜地重新认识了林徽因,正像该剧宣传语所说:“歌剧《林徽因》找寻的,不是上一个时代的旷世遗音,而是这一个时代的心灵共鸣。”

    剧中的林徽因喊出“建筑,和千千万万其他文化一起,让中国成其为中国。如果我们的历史都没有了,那我们是谁?”这段震撼人心的表述,是观众们留言最多的内容,中国精神,在舞台上下获得了广泛的心灵共鸣。

    新加坡的演出同样获得了成功。这也让陈小朵更加确认了当代歌剧创作的准则——样式上,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内容上,越是人性的,越是世界的。

    “在歌剧《林徽因》中,我仿佛看到台下的观众已经没有了国界之分,只有彼此的惺惺相惜。”陈小朵认为,能让世界读懂的中国歌剧,一定是能传递这片土地上最深沉执着的民族情感、最可贵的人文情怀、最闪光的人性的诚意之作。

    “透过音乐,我知道了什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疫情之下,更让我们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国家是一座孤岛。”陈小朵说,“但从跨越国界的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光明与温暖。”

    陈小朵喜欢创新,认为这样才能给歌剧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在歌剧《林徽因》的创作过程中,她将自己的很多创新理念付诸实践,如打破歌剧与音乐剧、戏剧、戏曲等的界限,运用多媒体在舞台呈现上的优势,吸取当代戏剧、舞剧表演上的肢体语言,加强戏剧冲突内在的现代性,根据场地和观众视听需求的变化而使用扩音设备……另一面,她的坚守也很明确:歌剧美声唱法、交响乐队,一定“要和服、化、道、美等结合,才能营造出戏剧张力”。

    “真正好的歌剧应该‘活在当下’,与当代人的生活产生联动。不能再单纯地翻唱几百年前的欧洲古典音乐、虚无缥缈的历史神话。我们不只要在呈现方式、表演手段上创新,更要在内容上创新。”陈小朵说。

    陈小朵最近正在与深圳歌剧舞剧院合作歌剧《先行者》,一部反映深圳创业者拼搏奋斗故事的歌剧。

    “在创作初期,我们将表演聚焦在如何表现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心灵轨迹上,重点体现其人格的成长、境界的提升和精神的磨砺,力图描绘出深圳‘后改革开放时代’的领军者们经历创业挫折、生活磨砺、灵魂涤荡后事业的苦尽甘来、思想境界的蜕变和升华,反映他们成长为新时代先行者的真实心灵历程。”陈小朵说,他们的故事“来自实际案例——一个个深圳奋斗者的缩影:这里是深圳,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有哭有笑,有痛有泪。”

    对歌剧人才的培养,陈小朵有自己的忧虑:“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现在并不缺乏演唱人才的成熟培养体系,但缺乏专业编、导人才的培养。”陈小朵认为,好的作品是基于一度创作的,有了好的一度创作,才可能有二度创作的发芽与开花,“希望更重视歌剧编剧、歌剧导演这样的专业人才储备。”

    陈小朵同时希望青年歌剧人能沉下心:“歌剧艺术集大成的特性,造就了它的亮点与难点。任何你曾偷过的懒、投机取过的巧,将来都会是让你迈不过去的坑。一个职业的舞台剧演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要用谦卑的态度扎实地积累实力。”

陈小朵:用创新把文化自信融进歌曲
去雄安吧,那块土地属于年轻人(报告文学,下)
写人物要写出有趣的灵魂
为孩子种下一粒奋进的精神种子
一场风,吹出了孩子们的一颗颗诗心(随笔)
陈一冰:人生最可爱者,惟其人之忠诚
转眼又是一年(小说)
小王子的玫瑰花(童话)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