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4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青春之歌征文

续写传奇的新一代京张人

——写在“詹公天佑之象”青龙桥站落成一百周年之际

李溢春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4月19日   01 版)

    图为杨存信在清理打扫站台和詹天佑之象周边积雪。邢子民/摄

    扫一扫,看视频

    这一天,惊蛰已过,京张一线却飘起了早春的雪花,看那雪花空中舞动的姿态,像是在纪念逝去的日子,追忆那段铁路人难忘的历史。

    飘飞的白雪,辉映着一条巨龙,壮美如画,分外妖娆;长城脚下的青龙桥火车站,詹天佑铜像矗立在此,夺人眼目;春来花开,站在詹天佑铜像前,杨存信久久凝视,顺着那目光走进去,该是穿越时空、生生不息的景象吧,不然,“詹公天佑之象”怎么会在百年前落成在此。

    2022年,是杨存信老站长在青龙桥车站,出生,生长,生活和工作的第六十个年头。随着退休时刻的即将到来,接下来的几个月,每天每秒都是最后一班岗。不舍还是留恋,杨站长的心情无人知晓。作为出生在车站,守着詹公天佑铜像,在老人家注视下长大的孩子,他的故事,他的一切,也许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本就属于这里。

    1922年4月24日,詹公铜像在青龙桥站落成;1982年4月,詹天佑和妻子谭菊珍合葬墓迁于此。

    2019年12月30日,在詹天佑逝世100周年,京张铁路建成110周年之际,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开通运营,线路奇迹般从青龙桥车站下方四米处穿越,在地理空间上新老京张线路被定格为一个“大”字。2020年12月30号,在京张高铁开通一周年之际,新老京张铁路立体交会点纪念碑在青龙桥站揭幕。

    2022年1月6日,为北京冬奥会量身定制,全球首创时速350公里并搭建5G超高清演播室的“瑞雪迎春”号动车组鸣笛首发。现如今,站在青龙桥车站的站台边,每隔一段时间,脚下都会有震动之感,从地下隐隐约约传来轰轰之声,这是京张高铁复兴号动车组在穿越青龙桥车站下方的八达岭隧道。动静之间,穿越百年。奔驰的复兴号列车、新老京张铁路立体交会点纪念碑,与矗立的詹公铜像,一起共同见证呵护着一百多年来国人筚路蓝缕接力赓续的精神家园和梦想起点。

    以“人”字形线路完成神来之笔在青龙桥实现了与长城的交汇

    “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

    ——詹天佑

    1919年的初春,抱病参加远东国际铁路会议旧疾复发返乡途中的詹公天佑,最后一次登临长城,远眺京张铁路面对国弱民贫、山河破碎的泱泱中华发出如此感叹。1919年4月24日在汉口弥留之际,他心心念念依旧是“交通强国 铁路先行”的初心梦想。

    长城,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以其独有不屈不挠的厚重承载和大气磅礴的宽广胸怀,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是每个华夏儿女一生必须到达一次的集体向往。

    1905年,京张铁路开始修建。太行八陉之一的军都陉,也就是关沟,是必经之地。线路依山傍水、蜿蜒曲折,长城在山巅期盼俯视,轨道在谷底不屈前行,在不可为处创奇迹、在巨艰面前不低头,铁路线路蛇走龙行在青龙桥站,以“人”字形线路完成了神来之笔,并在青龙桥车站实现了与长城的交汇。“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挺起钢铁的脊梁,成为近百年来民族复兴的奇迹和中国叙事的主流。

    1909年10月,一声响彻山谷和云霄的汽笛,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的第一条铁路横空出世。不屈不挠的国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有力回击“中国能修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的狂妄论断而彪炳史册的同时,更唤起多少国人前赴后继投入民族复兴、富民强国的滚滚洪流与历史探寻的伟大事业。

    《山有扶苏》的美丽预言,穿越千年屡屡奇迹般在这里接续上演

    “不因权利而操同室之戈,不以小忿而萌倾轧之念。视公事如家事,以己心谅人心,皆我青年工学家所必守之道德也。”

    ——詹天佑《敬告青年工学家》

    这是詹公天佑的殷殷嘱托。

    青龙桥站,始建于1908年,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长城脚下。桥,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可以说,自从有了路便诞生了桥。而青龙桥的“桥”,从被命名开始,似乎就被赋予了更多特殊的含义。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诗经《山有扶苏》的美丽预言,穿越千年屡屡奇迹般在这里接续上演。

    1951年,杨存信的父亲杨宝华来到青龙桥车站任扳道员,11年后杨存信就出生在车站对面铁路宿舍的石头房子内。杨存信生在车站、长在车站,每天看着火车奔跑、枕着汽笛入眠,青龙桥车站的一花一草都记录着他的童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曾经是他的玩伴,詹公天佑之象以及背后的坟茔更是他还在懵懂之时,就是再熟悉不过的“家人”,经常光顾的地方。

    20岁那年,他接过父亲手中的信号旗,正式成为青龙桥车站一员。从扳道员到助理值班员、从车站值班员到小站站长,十年磨一剑。青龙依旧、汽笛如常,曾经的车站娃成了一站之长,这一干又是近40年。“视公事为家事”这是父亲当年对他的嘱托。可是如何做、怎么干,一向严肃的父亲并没有更多交代。

    这座熟悉的小站,到底蕴藏着什么巨大的魅力?“象”为什么不是“像”?当年詹公天佑铜象基座上到底有没有刻字?那些散落在铁道两旁横平竖直的神秘符号是什么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车站游览参观甚至不远万里慕名而来拜谒的旅客、游客络绎不绝,提出的各种疑问与咨询也不断困扰和拷问着杨存信。

    2004年,著名的国际长城保护友人威廉·林赛来到车站,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1923 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载的青龙桥车站系列老照片,杨站长的心彻底被震撼了,原来小小的青龙桥车站、短短的京张铁路线,早在他出生前居然已经享誉全球。从此,保护好小站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发掘自己不知道的青龙桥、讲好传播京张故事,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就成了杨存信站长除日常工作之外最大的事情,乐此不疲的嗜好。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京张铁路北京至延庆段打造游览长城京郊风景线进行线路改造升级。施工过程中发现了特殊字样的石碑,杨站长的第一反应是,这肯定与京张铁路有关,他二话不说紧急动员车站职工将石碑抢运回车站。

    看着这些刻着横平竖直符号的石碑,经过多方求教,谜底终被揭晓。原来这就是“苏州码子”。在阿拉伯数字在国内普及使用前,咱中国人用“苏州码子”记数。为什么说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条铁路,“苏州码子”石碑的发现,就是最直接、最有力的佐证。

    “视公事为家事”。随着一个个闻所未闻谜底被揭晓,一个又一个谜团接踵而至,杨站长逐渐明白了父亲殷殷嘱托背后的良苦用心。他更像上满弦的陀螺,一有时间就跑书店、查资料、拜专家、收集老物件,积极奔走,呼吁保护修缮青龙桥车站。

    2014年4月,杨站长在收集整理青龙桥站资料时,意外获悉当年民国政府曾组建了一个“西北考察团”,沿着京张铁路一路北上,并在青龙桥站拍摄了大量历史照片。其中,主要拍摄人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著名摄影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孙明经先生。几经辗转多方打听,杨站长终于与孙明经先生之子孙建三教授取得了联系,让杨站长出乎意料的是,孙建三教授不仅爽快地答应,并提出择日亲自送到车站。

    在焦急忐忑的等待中,2015年6月30日,孙建三先生如约而至。当杨站长接过期盼已久的老照片,顿时激动得泪目。此时距照片的拍摄时间1937年6月30日正好是78周年。

    据孙建三先生介绍,当年父亲在青龙桥车站拍摄时,就曾答应时任站长留照片以纪念,不承想七天后“七七事变”爆发,不仅打乱了考察团的行程,整个中华民族更是进入了全民抗战艰苦卓绝的苦难时刻。新中国成立后,孙明经先生也曾多次试图与车站取得联系未果,这也成为老人一生的遗憾。

    弥足珍贵的记忆、两代人的夙愿、重归“故里”的照片,如今这些珍贵的照片,已经成为青龙桥站最直观重现历史原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一幅侧拍照片里依稀可以辨认出刻有“詹公天佑之象”的字样。此外,“詹公天佑之象”为什么不是“像”,杨站长多方求证,取义“见象如见人”,特指没有经过艺术加工,按照詹公当年真容所铸。杨站长每次动情地讲解,都如史诗般传奇让每位聆听者为之动容。

    “瑞雪迎春”号将塞外山城张家口与六朝古都紧紧相连

    莽莽神州,岂长贫弱?曰富曰强,首赖工学。交通不便,何以利运输?机械不良,何以精制作?……工学之前途,发达可期,实业之振兴,翘足以俟,将不让欧美以前驱,岂仅偕扶桑而并骑。

    ——詹天佑《敬告青年工学家》

    2022年的春天再次来临,一场不期而遇的瑞雪,将青龙桥车站与古老的长城装点得银装素裹,冬奥会的圣火刚刚在毗邻小站的万里长城上传递,激情飞扬、冰雪相约,长城内外、汽笛声声,夜色中被灯火点亮的长城闪耀于群山之巅,奔驰往返的“瑞雪迎春”复兴号列车,将塞外山城张家口与六朝古都北京紧紧相连。

    2月4日,杨站长在小站守候,全程观看了北京冬奥会开幕仪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里是西方工业文明与古老中华文明交汇的地方”,这是杨站长讲解时经常用到的开场白。岁月成就了历史,历史记录着岁月。作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长城作为最初的防御工事出现,却戏剧性地成为城墙内外、两边民族互通有无,贸易与融合的纽带和桥梁。

    作为万里长城众多关口中唯一被称为门的地方,京张铁路终点站张家口的大境门,从1644年开豁建门,就被赋予了其他关口所没有的历史使命与担当。虽然历经王朝更迭,其生机与活力却愈发重要,由此延伸出的张库大道媲美丝绸古道。当年,詹公天佑临危受命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可以说也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必然。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回望百年历史,更觉京张高铁意义重大。长城与京张的并行,历史与现代的交汇,高铁与五环的牵手、中国与世界共舞,这本就是历史的注定、天地合德的图腾。

    从最早的防御工事,到民族融合的纽带;从追赶梦想的起点,到超越领跑世界的名片;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一带一路”联通世界……截至目前,我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已达4万公里,相当于围绕地球赤道一周,稳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网基本覆盖常住人口20万以上城市,高速铁路网覆盖80%以上的大中都市。

    日行千里、同城与多城,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包括京津冀在内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从京津城际到京雄城际、从京哈高铁到拉林铁路……从大漠戈壁到东海之滨,从雪域高原到白山黑水,一张日益延伸不断完善的国脉与高铁网络,正在改变和重构着共和国的地理版图,成为多少国人追梦圆梦的日常必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与营养剂。我们无法超越历史,但却可以创造和推动历史。亦如当年,詹公天佑奇迹般修建了著名的“人”字形线路与京张铁路,留下百年传奇一样。新一代京张人已经接过历史与新时代赋予的接力棒,伴着京张高铁成长,在服务保障北京2022冬奥会、冬残奥会中淬炼,并开始续写属于自己的时代传奇。

    张统,八达岭长城站最年轻的副站长,他亲自见证了冬奥会圣火在毗邻车站的八达岭长城上的荣耀传递,作为入路时曾经聆听过杨站长故事的一员,开站初期,他就把杨站长亲自接来并陪同进行了讲解。作为世界埋深最大高铁车站的守站人,他把自己每天的工作骄傲地誉为:将长城与青龙桥车站顶在头上、扛在肩上的人。

    赵文改,京张高铁车队“雪之梦”列车长,入路时也曾经在青龙桥车站聆听过杨老站长讲的京张故事。作为闭环55天直接参与保障冬奥、冬残奥会运输保障任务的排头兵,其间她们不仅出色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更先后共计为中外参赛选手捡拾归还遗失物品30余次。智能科技彰显“中国速度”、细致服务展现“中国温暖”、执着追求擦亮“中国名片”,“当我们归来,必定春暖花开”,这是当初赵文改与家人的约定,也是笃定。

    勿忘过去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青龙有站、瑞雪迎春。这里变化的是车速和国力,不变的则永远是万里长城与新老京张,共同赋予我们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之源,这种精神已经融入包括杨站长在内所有铁路人及炎黄子孙的血脉基因,一代又一代赓续传承。

    责任编辑:只恒文

郁钧剑:歌唱的一半是文学
续写传奇的新一代京张人
最初欣赏不要有一点点思虑
《张桂梅》:一个奉献者的精神史传
初恋的故事(随笔)
熊梓淇:心有所爱,不畏风雨兼程
透过玻璃凝视你(散文)
幕布后的父亲(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