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4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爱的疆域(散文)

山东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教师 鲍伟亮(25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4月19日   12 版)

    空气中还弥漫着爆竹尚未散去的硫黄气息,如果不是门前悬挂的红灯笼和散落满地的红色碎纸,实在想象不出,这是春节刚刚过去的正月。

    那是大年初二,正式接到通知——封村。

    其实,从初一拜完年开始,街上便已经看不到人了。村里的大喇叭不断播报实时疫情,电视上的一条条新闻也如同一根根刺穿透了人们的期待。他们知道,这次情况不同于往常。

    村庄剩下空荡荡的风声和黄昏时扬起的炊烟,时间寂寥得只余下日月和漫天星子。

    伴随着一声鸡鸣,二叔带着一把扫帚前往村南的路口。

    自从他跟李叔、王叔三人接管南村口,便是早六点到晚十点一天三班倒,其实,说是三班倒,也不过是吃饭的时候,其他时间三人都在。

    没有人愿意大冬天守在空荡荡的路口,但总要有人走在百姓前边。

    “我们是党员,我们不上谁上?你看看那些孩子,小脸红彤彤的,多好呀!我们这些老头子,能出一把力气就出一把!”

    一张张被泥土打磨得粗粝的脸上,戴着新发的口罩,有些不相称。某一瞬间,他们也成了守护村民健康的天使。扫帚是他们手中的利刃,他们在偏远的村庄,同威胁百姓健康的“敌人”斗争到底。

    格子庄村南的路口离近处的人家只有百米的距离,时时能听到犬吠——捉老鼠的猫总喜欢慢悠悠地从墙上走过,惹得铁链拴着的土狗狂叫不止。这原本是最平常的事情,却成了村庄有生气的不多的证明。

    乡间素有正月走亲戚的习惯,所以守卫工作其实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二叔赶走了很多人。

    其实大家都明白,虽然注意灾情的人越来越多,但终究是有不在乎的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所以守卫者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隔着远远的,对没有“理解透彻”的群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大年初三,二叔赶走的最后一个人,是一个骑着摩托车到格子庄走亲戚的中年男人。可能是一路上被堵得太久了,他连话都不说就直接加速,意欲冲过树枝拼成的临时路障。

    “停下,停下,让你停下!”

    二叔一边吼着,一边拿着扫帚冲了上去。

    “你不知道现在怎么了吗,还在正月出门?”

    “知道又怎么样?这是乡下,你们是小题大做!”

    “乡下怎么了?病毒在乡下也会传染,乡下也有隔离的人。没有谁可以搞特殊,哪儿来的哪儿回去!”

    “你们不要在这里假惺惺的。传染什么,你让它来呀。”

    看着中年男子无理抬杠的架势,二叔举起了扫帚,一边推阻,一边说着:“如果不是那些医生没日没夜地守着,你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块石头下边埋着呢。你以为自己拿着东西人家会欢喜吗?你以为我们是在保护你吗,我们是保护身后那一千多口子人。”

    中年男子一时间无言。

    李叔和王叔忙着安抚二叔。他们知道,二叔是为什么这么激动。

    “庆芸今年都没有回来,她28日晚上跟我说不能回来了,医院组织集体去武汉旅游,哪里知道,她是去帮忙了,这都五天没有消息了,我们怕呀。她凭什么说不怕感染,人不能只为了自己活着,人要为别人想想。如果庆芸回来了我肯定不同意她去,但她既然去了,瘟疫不消,我们就不能拖她的后腿……”

    庆芸是二叔唯一的女儿。

    自从电视台每天报道疫情,二婶便整天盯着电视,她希望看见孩子的身影。她一直说不希望孩子做一个英雄,但我们都知道,孩子是他们老两口的骄傲。如今,二叔肯定也是二婶的骄傲。

    中年男人没有再说话,掉转摩托车头,加速离开了村口。

    三人也没有放一个外来人进入村子,村南的“路障”很牢固,不会留给瘟疫任何可乘之机。

    看着南河静静地淌着,我耳边突然回响起一个声音: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很小,但是,我们人多,我们心齐,我们不怕,我们要守护好我们世世代代的家,我们还会有很多个美好的新年,我们会在春雨滋润大地时,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去告诉世界,告诉那些付出自己的英雄和无辜受灾者,我们胜利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爱的疆域既可以无限宽广,也可以无限渺小,既可以帮助很多人,也可以帮助自己,前者是英雄本色,后者是责任本身,但这都是一份爱,足以照亮人间。

    特邀编辑:董学仁

透过玻璃凝视你(散文)
爱的疆域(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