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六)
夏日里的百户庄村,绿树成荫,荷叶连连,蝉声嘹亮。这里的老人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晨就着荷叶上的露珠前去田间野地耕作,傍晚就坐在家门口的大树下摇着蒲扇拉拉家常,笑谈这一天的生活。“向阳花开”支教队来的这几日,让村里更有了生气,尤其是将村里的孩子们聚在了一起,更拉近了彼此间的感情。
在百户庄村支教的日子是极幸福的。好几次,支教队在忙活晚饭时,孩子们便受着长辈的嘱托,端着一些现成的饭菜送到村委会议室里。有来有往,支教队有一次在下午集体教孩子们包饺子,每下一锅,便满满盛上几碗,让孩子们各自端上一碗带回家给家里长辈尝尝。
住在村委隔壁的张奶奶,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伴去世得也早,独自一人留守在村里。每晚支教队队员出门散步,都会特意去张奶奶家坐坐,跟她唠上两句,说白了就是陪张奶奶解解闷。队员郭凯在支教归来后的一次总结会上还回忆道:“张奶奶是个很热心的老人,每次我们去拜访,她都会提早准备好一些自己种植的新鲜瓜果,她喜欢我们去她家陪她聊天,喜欢我们夸赞她种的瓜果可口甘甜。”
因为遇见不易,所以不愿辜负。可以说,与百户庄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人一物,“向阳花开”都是饱含深情的。十五天的相遇看似漫长,实则是那么短暂。“向阳花开”的课堂,从第一节课的十六个孩子到现在的二十六个孩子,从一开始闹哄哄咋呼呼的课堂氛围到如今一切都井然有序,乃至于师生间的一个眼神便可达成彼此秒懂的默契。
时间滴答,在不经意间悄悄流逝。还有三天,“向阳花开”爱心支教团这次的下乡支教志愿活动便要落下帷幕了。
画上圆满句号的离别,是需要有仪式感的。
“向阳花开”爱心支教团决定将最后一课以舞台剧汇报演出的形式进行呈现。
为了使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参与进来,支教团将这次舞台剧汇报演出的主题定义为“我爱我的家乡”。
以“我爱我的家乡”为主题,通过舞台剧中百户庄村里支教老师、留守老人孩子、村干部等不同角色的扮演,引导孩子们一步一步去了解自己的家乡,读懂家乡的人与事,感受家乡近年来不断向好的变迁,以此守护孩子们用知识来改变命运的初心,坚定他们热爱家乡回馈家乡的信念和执着。
在仅余下的三天里,村里到处充斥着“向阳花开”爱心支教团忙碌的身影。从活动策划到节目编排,再到舞台布置演员化妆观众邀请等,一道道环节一个个细节,支教团所有成员都费尽了心思。为了不过多叨扰村里,舞台剧活动的所有道具背景都是支教团成员们一笔笔描画,一刀刀裁剪出来的。白日里,大伙与孩子们一道排练汇报演出的节目,夜里队员们就演出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复盘推演,不断改进完善。
一次,支教团两位队员在野外寻些能支撑孩子表演服装的竹棍,回来的路上突然遇见一阵暴雨,当队员回到村委会议室时,全身都被淋透了,雨水顺着脸颊滑落,孩子们见了,将自己身上带的卫生纸全都掏了出来,一个个轮流给两位老师擦拭淋湿的头发和脸庞。
“那一刻,我们支教团的所有成员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我想,孩子们擦拭着那两位老师的脸庞上,不仅仅是雨水,这其间大概夹杂着关于感动的泪水吧。”支教团队长王翔至今回忆起那一幕,眼里依旧泛着盈盈的泪光。
汇演前一天的中午,下着淅沥的小雨,支教团几个队员在场地上挂着幕布,其中三个队员因为要扯绳子绑紧加固,便腾不出空余的手去打伞,索性想着一鼓作气把活儿干完。其中一个孩子何国冉看到窗外这一幕,悄悄从会议室拿着两把伞出来,两只手各撑开一把伞,为两位老师挡雨。
正式汇演的那天,晴好的天气注定了一切的圆满。上午是最后的彩排。几个队员一件件从村委大院里将桌椅遮阳棚搬至村广场,村委隔壁的张奶奶看到后,将自己家那辆三轮车推了出来,硬是塞到了支教团手中,口里不住念叨着:“使这个省力!别累着自己!”
汇演是下午三点在村广场正式上演的。中午吃过饭,村里的有些老人便陆陆续续来到了现场,他们个个兴致勃勃,摇着大蒲扇,互相谈论着自家孩子这几天在家辛勤排练的一些趣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汇演开始了,开场舞《欢聚一堂》一下子点燃了现场的气氛。舞台剧《我爱我的家乡》第一幕命名为“朝花夕拾”,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语言回忆着百户庄村以往的样子;第二幕命名为“我们都是追梦人”,支教团成员和孩子们搭档表演了村里人建设家乡的奋斗历程;第三幕命名为“领悟”,突出“振兴乡村,建设家乡”奋斗路上的传承与感恩。最后,在一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的合唱中,汇报演出正式落下了帷幕。
演出结束后,老人们有的拥抱着自家的孩子,有的给孩子递上了平时难得喝到的饮料,甚至有的接通了孩子们身在他乡的父母的电话与视频,夸赞鼓励的话,竖起的大拇指,一家子开心的笑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但是,“向阳花开”支教团所有成员在谢幕的那刻,伤感的情绪便冲抵掉了汇演成功的知足与幸福。
这一季的“向阳花开”班结课了。
结课了,便意味着离别。
(七)
“小哪吒,老师有一天离开这里了,你会不会想我啊?”支教团队员赵芬芬偷偷问着雪莹。
“小哪吒”是村里孩子给雪莹取的外号,雪莹自己也十分喜欢。雪莹是这期的新生,也是这期“向阳花开”班年龄最小的学生,她是跟着姐姐一起来的,今年才上的幼儿园。
“我才不会呢!”才来了三天的雪莹坚定地摇着头。第一次,“小哪吒”给了赵芬芬这样的一个回应。
在百户庄村的最后一个晨早,空气显得尤为清新怡人,美丽的晨曦映照在不远处的山际的天空,晶莹的露珠在池塘里的荷叶尖上点闪,一声鸡鸣打破此刻安详且宁静的寂寥。
七点不到,几个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来到村委会议室。不同于第一天开课的情形,这次支教团的所有队员都早早起床洗漱完毕了。
“向阳花开”的所有老师们早早地等待着每一个孩子们的到来。汇报演出前后,支教团一直没有向孩子们说起他们即将离开的事,或许是前几次过于伤感,那种告别的痛还历历在目,隐隐在心。
“波波来啦,这是老师给你的做的书签,现在不许打开,上面有老师写给你的一句话。”
“传程,你过来,这是你的书签,一定收好了。记得以后少调皮,多帮奶奶做做家务。”
“超超,这是你的笑脸书签,以后一定多笑笑,大家都很喜欢你。”
“孩子们,今年暑假的‘向阳花开’课堂到今天正式结束了,大家拿到各自的专属书签后便可回家好好享受暑假了。黑板上有所有老师的号码,大家有什么问题随时都可以联系我们。”王翔强忍着眼泪微笑着向孩子们说道。
孩子们愣住了。
“小哪吒”雪莹突然抱住赵芬芬哭了起来,边哭边念叨着:“赵老师,我不想你走,再待几天好不好?”豆大的眼泪,啪嗒啪嗒地从“小哪吒”的眼中落了下来。一瞬间,孩子们围住了老师,一边哭一边挽留。最后实在不得已,支教团的队员们一批接着一批将孩子们哄着送回了各自的家。
中午,村委蒋书记邀请“向阳花开”爱心支教团的所有成员吃了顿饭,感谢支教团半个月来为百户庄村的辛勤付出。这顿饭,本来可以不着急忙慌的,但因为接送支教团的大巴提早到了,为了不耽误司机师傅的时间,支教团早早地结束了这顿关于离别的午饭。
回村委会议室拿行李的途中,大家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扫看着两旁的村景。蓦然回首,时光不深不浅,这一处有这般的记忆,那一边有那样的经历,刚好温暖地装满关于下乡支教的点点滴。
当最后一次打开村委会议室的大门,“向阳花开”支教团所有的成员都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孩子们都聚在这个临时教室中,一部分努力吹着气球,一部分给气球打结上着贴纸,还有几个个子稍高的正在用气球在墙上拼贴着一份心意。
“老师,您”,墙上目前勉强能看清的只有这三个字。
孩子们看到老师们突然回来,都惊叫了起来。
“啊,老师,你们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啊,老师,你们再去外面溜达一会儿吧!”
看着慌乱失措的孩子们,支教团的所有成员都笑了。所有成员们都拿起手机记录下了此刻的惊喜,尤其是墙上那份未拼贴完成的心意。
也许是“老师,您辛苦了!”
也许是“老师,您要记得我们!”
也许是“老师,您要常回来看看!”
也许是“老师,您永远是我们的天使!”
不必再刻意去考究孩子们到底要表达什么。
未拼贴完成的那句话,虽只展现出了三个字,但就是这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足以让每一位支教团成员驻留心底的那簇花“向阳而开”了。
(八)
假如未来我和我的同学朋友们谈及老师这份职业的时候,我肯定会想起百户庄村里的这些孩子,想起他们那些纯真的笑容,想起他们清澈的大眼睛,想起他们给你带来的泪水与欢笑。而且我会肯定地告诉他们:老师,是一个十足的园丁,或者说就是所谓的“育花匠”,除了浇灌花儿以智慧、勇气和知识的养料,更多的是将那些处在阴影处的小花,移植到光照所及的地方,撑起他们低垂的头颅,学会抬头骄傲地向阳花开。
苔花如米小,也要学牡丹盛开。
“向阳花开”爱心支教团每一位成员都来自教师教育学院,当一个老师,当一个称职的“育花匠”,这是他们一辈子炽热且执着的追求。
高成波,这个班里年龄最大也是最为壮实的孩子,一趟趟将老师们的行李箱搬上了大巴车,他不愿让老师们动手,不是因为他爱表现,只是希望老师们能多一刻陪伴班里的那些弟弟妹妹们,而自己则默默地守在车旁。
老师们都上了车,拉开车窗,与孩子们与村里的老人们挥手告别。车开了,成波与传程领着几个孩子跟着车跑了起来,这是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是这次不是刚进村的那刻欢喜,而是离别的万千不舍。
司机师傅故意缓下了车速。
“回去吧,成波,传程!”
“回去吧,不跑了,别摔了!”
“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
“想我们了,就打我们电话!”
车上,几个女队员们还是忍不住哭了起来。
离别的当晚,“向阳花开”爱心支教团的队员在微信朋友圈纷纷分享了有一首唤作《凤凰花开的路口》的歌,这是一首关于离别的歌。歌词里这样唱道:“也许值得纪念的事情不多,至少还有这段回忆够深刻……很欣慰生命某段时刻,曾一起度过。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脑海之中有一个凤凰花开的路口,有我最珍惜的朋友。”
队长王翔也分享这首引起共情的歌,并在歌的分享链接前还赋了这样一首小诗:
当在讲台谈到花开
伴着一阵爽朗的夏风
仿佛又回到了百户庄支教的晨早
田间地头实践课上
孩子们瞪大眼睛问着我
为什么我们总在躲避阳光
而花儿却爱对着太阳微笑
我说:因为太阳能让花儿更幸福地绽放
向阳的追求不应该是你们的奢望
多希望你们,也抬起头自信且灿烂地笑
像田间的葵花一样
(完)
责任编辑:谢宛霏
泰山学院党委宣传部 王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