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6月1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从乡土寻根,重识我们三代人

浙江传媒学院学生 孙慧慧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6月14日   03 版)

    费孝通先生所写的《乡土中国》是一本研究中国农村的社会学著作,解答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通过阅读《乡土中国》,我解开了多年以来的一些疑惑。成长至今,我理解了自己和父母、祖父母三代人的思想变化,即生养于城区、从农村迁入城区、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三代人的思想上的矛盾和碰撞。

    书中最有名的概念是“差序格局”,是指“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中的,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我终于理解了,我的父母生养在农村而后迁入城区,做事依旧喜欢用“熟人关系”,小到买菜、买手机,大到做生意、买房子,都要打听有没有懂行的“熟人”,从关系远近来判别买到的东西能否价廉物美、事情能否满意完成。

    这点在世界各地的温商身上也有很好的体现。早期,温商以抱团做生意出名,大多是与信任的亲人、同族人或同村人合作,共同进退。而后“熟人社会”遭到城镇化的解构,新一代的温商不再有农村那样与生俱来的熟人圈子,原来依靠“血缘、亲缘和地缘”形成的企业家社会网络,慢慢被“同学经济”“宗族文化影响下的人格化交易”“业缘”网络等新模式取代。随着社会发展,原有意义上“熟人社会”虽然遭到了解构,但也有了新的内涵和模式。也就是说,“乡土社会”的表壳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在重构过程中其间的“乡土性”依然保留了下来,在现在和未来还会继续影响社会发展。

    书中提到的父系宗族的社会现象,在今天的潮汕等地区还有较好的保留。在传统宗族文化中,男性承担着传宗接代的任务,随年纪增长逐渐肩负起更多家族兴旺的重任,这点与费老所说“长老统治”的社会秩序相近,而女性受到的社会期望较低,其社会责任往往被固化为相夫教子、贤惠持家,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后,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这样的传统家庭对于生育也存在一定的男性偏好。

    当下很多人常说“大城市放不下肉身,小城市容不下灵魂”,在左右徘徊中,就出现了“漂浮”状态。当下青年也面临这样的纠葛,但大多还是选择努力扎“根”、期望归根,哪怕“飘”在世界各地,“根性”依然在。“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我从这本书里看到了过去乡土社会的样子,看到了过去我祖父母的样子,看到了我的父母为什么会这样教育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痛苦的来源。

    既联系自我成长环境又结合社会现实地对《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父系宗族等概念进行评析,在指出名著经典性的同时敞开自我内心,可谓言简意丰。

    (点评人:福建惠安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张家鸿)

    责任编辑:只恒文

从“整本书阅读”中感受时代之美
从乡土寻根,重识我们三代人
奇幻之旅,探索心灵的价值
人性的光辉 见之于随处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