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8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星星》:让新时代青年诗人满怀期待

陈朴 本报记者 只恒文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8月16日   01 版)

    十多年来,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连续发掘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富有创作实力的大学生诗人,他们已成当今诗坛引人瞩目的新锐力量。本报记者 只恒文/摄

    《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主办单位供图)

    “天上有三颗星星,一颗是青春,一颗是爱情,一颗就是诗歌。”

    在一百多人的“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诗人名单中,有的诗人在求学之路结束后,如昙花一现般消声匿迹;有的诗人在写作之路的抉择中,已经转型成为青年小说家中的佼佼者,而更多的诗人,如聂权、谈骁、茱萸、戴维娜、李壮、余幼幼、王二冬、李海鹏、苏仁聪、李啸洋、苏笑嫣、康宇辰、焦典、陈航等,依旧在坚守着诗歌的初心,与诗歌的“高”“难”“纯”三种境界进行着语言与经验的博弈。有的也已经从学生转化为职业诗歌编辑,一边实践着自己的诗学探索,另一边与诗为伴,紧密相连。

    这十年,“星星”大学生夏令营成员无形中又出现了一些令人更加欣喜的微变,就是在纯诗人的参与面之外,涌现出了更多像丛子辰、易翔、纳兰、王子瓜、秦三澍、王辰龙、张媛媛、王向威、胡清华、水寿、赵汗青、陈陈相因、张雪萌、伯竑桥、邹弗等既写诗又兼写评的双栖型诗人,这样的局面让“星星”夏令营的未来之路,令人充满新的期待。

    作为早期夏令营学员的谈骁,如今已出版三本诗集,获《长江文艺》诗歌双年奖、扬子江青年诗人奖、华文青年诗人奖。2021年,被遴选为首都师范大学第18位驻校诗人。谈骁的诗,多是从身边纷纷扰扰的人世间世俗生活提取诗意的精华,如他的一首近作《燕子陪你》:

    “麦子出穗了,穗藏在叶子里,不是春天。/直到燕子回来,选中你的屋檐,/你才敢相信春天真的来了。/两只燕子,不知疲倦的燕子,/一只衔着泥土,一只衔着稻草,/它们要在此筑巢,生养一窝小燕子,/陪你度过这个春天、夏天和秋天。”

    在生动的现实场景描写中,把握住了诗歌与人民相互依存的历史性与时代性,与当下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紧密联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苏仁聪,如今已经成为90后诗人中的佼佼者。“‘星星’夏令营是我诗歌的重要起点,那年我刚开始学习写诗,就被‘星星’厚爱,它对我的鼓励难以言表。在夏令营中和那么多同龄朋友深入交谈诗歌创作,它对我之后的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回忆起那次眉山之行,让我至今都很难忘。”苏仁聪说。

    苏仁聪是注定与诗要耳鬓厮磨的诗人,生活中,他诗酒趁年华;诗歌创作中,更是与时代风貌相互回旋,与大地紧紧相依偎。在新作《重返张家庙》中,苏仁聪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有感而发中,写给自己也写给每一个张家庙的人,每一寸张家庙的土地,每一缕张家庙的风。

    “我见过昆明最安静的凌晨四点/可依然有不少汽车驶过十字路口/外卖员和代驾没有下班/还有那些在火车站和机场拉客的摩的师傅/我不属于他们,却也一个人在大街上散步/我无所事事,只想去张家庙看看/那是我在昆明逗留的一年住的城中村/我熟悉那里,像熟悉我的小镇。”

    苏仁聪不仅是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时代记录者。在现实面前,苏仁聪一直是恭敬虔诚的写作者,透过他的很多写老家云南某小镇的诗,不禁让人对那片神奇的土地产生丰富的想象,更对山乡巨变的新时代让人满怀新的期待。

    本届夏令营营员、清华大学博士生伯竑桥写诗兼评,他在智性与共性的相互依赖中,寻求着突破的缝隙,“东、南、西、北、中/你往哪里走,要一直走很远才能/抵达世界的边界/唯独向上抬头,就是天空”。(《滇中小谣》)在诗与评的双重写作中,他已经在一个平衡点上找到了共存共精的契合点,这正是新时代青年诗人新面貌,相信日后定会成为诗坛的主力军。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创刊的诗歌刊物,《星星》一直秉承着“不薄新人”的办刊思路,在为推动中国诗歌新发展中的青年力量,贡献着自己的一份情怀与认知。

    这十年,“星青年”栏目重点推出的很多青年诗人,已经日益成为诗坛的坚强后盾;《中国青年诗人作品选》系列的连续出版,为中国诗坛优秀青年诗人吹响了年度的集结号。尤其“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的连续举办,为更多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诗人的思想交流、精神互动提供了难得的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让更多青年诗人在思想的碰撞与诗艺的切磋中,对诗歌未来发展的走向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从而在随后的诗歌创作中少走了许多弯路,实现了更快的进步。

    参加今年大学生诗歌夏令营的22位大学生诗人,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校的博士生,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学校的硕士生,也有来自山东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本科生。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杂志社社长、主编龚学敏说:“这一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当中,诸多年轻人的诗歌艺术追求,特别是诗歌语言的锤炼和意境的营造、表现主题方式方法上的率性和新鲜、思维意识上的活跃和书写新时代新事物的能力等各个方面,已经呈现出可喜的新变化,这令人鼓舞,又感到欣慰。”他“希望年轻一代的诗人们,认真观察体验所处的时代和世界,守正创新,潜下心来,写出伟大的作品”。

    新时代,面临着市场经济、文化产业、后疫情、移动互联网等种种全新的语境,伯竑桥认为,汉语诗歌可以通过书写最“当下”的题材来恢复自身回应现实世界的能力,可以提升文本质量以恢复读者的阅读期待,可以通过吸纳新型传播手段来拓宽新诗的受众群体;可以完善稿件转载机制,给予一首好诗的传播效果。他特别建议,“通过与音乐、电影、戏剧等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来探索崭新的艺术呈现手法,回应人们感受方式、话语方式的剧烈变革;可以用诗歌的方式见证历史,书写新时代背景下‘国’的风华‘民’的悲喜;可以在立足于民族核心价值观、忠实于中国当下现实的基础上,更开放地汲取全世界一切有益的文化资源尤其是诗学资源,以反哺正在塑形中的、仍有无限可能性的汉语诗歌”。

    正是因为有《星星》长期以来的照耀,更多的青年诗人在诗歌中找到了更多鲜亮的光束;因为有着越来越多爱诗的人,才有了《星星》的非凡十年。

    这非凡十年,是属于每一个想把《星星》办得更好的人的,也是属于每一个诗人的。

《星星》:让新时代青年诗人满怀期待
时间,是每个人可以掌控的维度
万事万物写活了,究竟难不难
周婉京:坚持把“人”作为写作核心
三个社区志愿者(散文)
外婆家的老街(随笔)
这样的“玲姐”(随笔)
芳邻(小说)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