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08月3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人生如梦 让我们枕着月亮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 卞章珣(25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08月30日   06 版)

    天南海北,路途奔波,我们从中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北部边疆,投身志愿服务,这是一段别样的旅程,这是一场人生的历练。

    经过了短期的熟悉和摸索之后,我们走进了阿勒泰市第三中学的天地,走上了初中课程的讲台。在平日的玩笑中,我们称自己为“七个葫芦娃”,而事实上,走上讲台的我们也如七枝藤蔓一般,攫取数政史之硕果,树立庶竭驽钝之精神,供三个年级孩子们尽情采撷。“大娃”喻靖凯背负着九年级历史的重任,天天在世界历史的海洋中徜徉;耐心认真的“二娃”周依担任了七年级的数学教师,因为课程而在团中独树一帜;由于储存了大量理论知识出任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团长“三娃”崔赫,每日乐此不疲地为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温柔娇小的“四娃”锦婷,在七年级道法课上为了孩子们喊哑了嗓子,爆发大大的能量;“五娃”卞章珣和“六娃”王天依手持七年级历史的课本,将中国古代史向新入学的孩子们娓娓道来;老幺“七娃”张尧继承往届师兄们的衣钵,与那些经历过上届研支团教育的八年级调皮的“崽子们”斗智斗勇。

    我们风雨同舟,我们患难与共;我们相视而笑,我们乐在其中。读着《阿勒泰:乌托邦和理想国》《我愿洞察烟火》来到阿勒泰市三中,看着斜阳下“宪法大道”的路牌,我们与三中孩子们的缘分似乎也从“约定”变成了“法定”。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路都保留着师兄师姐走过的痕迹,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路也将留下我们崭新的脚印。

    纸上得来终觉浅,树人勿忘立德功。我们怀揣着满腔法治热忱而来,怀揣着“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觉悟而来,使立德之使命饱蕴每节课,让法治之繁花开遍三中校园。

    支教生活的艰难超过我们的预期: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永远等在前方的各种考试,还有与繁星般迥然不同的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我们在每天的打卡上班中摸索前进,试图找到教学和行政工作的平衡;我们在与每个孩子的相处中不断探索,希望能与他们建立良好而有持续性的师生关系。我们将所有的学识投入备课,把课外的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用40分钟的课堂向孩子们传授课本内容、拓展课外相关知识。我们接受了这一份前20年未曾有过的工作,但其实,这份教师工作,从来没有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离开过。

    相对地,支教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也远多于想象。从参加完毕业典礼到来新疆的这一个多月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发问——这样的志愿服务,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现在,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能相当自豪地回答:支教,给我们带来的是工作技能的成长、社交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一份大爱的传播、一种责任的播种。我们不仅是教书匠,还是传梦人。在祖国边疆的土地上,孩子们学习知识,更需要拓宽眼界。我们作为他们眼中“外面来的人”,有必要也有义务将我们了解到的花花世界展示在他们眼前。支教生活让我们接触到了这片净土上最纯净的灵魂,我们惊叹于它们的美妙,也想要用自己的画笔为它们添上颜色。《月亮与六便士》中有一句名言:“只有诗人和圣贤才会相信,在柏油马路上辛勤浇灌,能培育出百合花来。”这是一句诗意的创作,但用在此处,是因为我们明白,支教虽然辛苦,但为了那一株百合花,一切都是值得的。

    “功成不必在我”,我们在孩子们的初中生涯中短暂地停留了一年时间,便像理塘边的野鹤一样飞走。孩子们未来会走向何方、走到何处,这超乎我们的想象。孩子们都是属于自己的,他们的成功不会归功于我们,只在我们的生涯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功成必定有我”,我们给孩子们讲授了一学年的数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知识,为他们描绘出大千世界的画卷。孩子们或许不会将我们记住永久,但我们讲过的知识会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痕迹。这群生活在北疆的孩子就像生活在荆棘里的花,会在人生的细雨中绽开自己的芬芳。

    “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这一年的时间,我们活在支教,乐在支教。时间还在往前走,支教生活还在不断延续着。希望我们的支教梦中月光明朗,百合飘香。

    责任编辑:谢宛霏

人生如梦 让我们枕着月亮
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照亮彼此的心
梦想启航的地方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