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广东汕头,记忆里的家乡是又美又宁静的陇一村,这座小村庄仿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每天过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闻着花香,听着鸟鸣,沿着小巷缓缓行进,轻轻地推开那扇古色古香的门儿,映入眼帘的是小小庭院,耳里传来的是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她,是我的阿婆。
小时候,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阿婆的陪伴充盈在我的童年里,乃至每一分每一秒。儿时的我,很淘气,喜欢伴着微风,光着脚丫,奔跑在乡村的田间小道上。阿婆也常常抱着我,坐在大树底下,她用那布满老茧的手,拿着蒲扇,为我扇风。那扇凉声,伴着花草里的虫鸣声,孩儿的欢笑声,成了一首又一首动人的交响曲。每到过节,阿婆常常牵我那纤细的小手,带我去看戏,每次去看戏,她总能从小卖部买来我最喜欢的香草味冰激凌。
上了小学,最喜欢的就是周末了。因为每逢周六周日,爸爸妈妈会带着我们姐弟俩回到家乡,去见见我亲爱的阿婆。即使长达一个小时的公交,波折的山路,也难以抵制我那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最喜欢的是阿婆的庭院,里面种满了花花草草,小小的蜗牛在墙上慢腾腾地爬行,有时吸引来了蝴蝶,附着在那墙壁或枝干上。玩累了,迎来的是阿婆做的田园小菜,听的是阿婆和蔼的笑声,让儿时的我感到无忧无虑,幸福美好……时光短暂,周日下午,我们就要乘着三轮车踏上归途,阿婆走出村口,向我们挥手,时不时缓缓向前,不舍的目光一直向我们眺望。我们也回过头来,不停地向她挥手,直至她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
上了中学,回乡的机会可是越来越少了呢。短则一月,长达两月。不变的是,每次回到家乡,总能见到阿婆慈祥的笑,她甚至从那抽屉里拿出皱皱的钱塞给我,鼓励我要好好学习。从那时开始,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用第一份工资,好好地孝敬阿婆。
高中时期,我开启了人生的第一次在校寄读,繁重的学习让我过年过节才有时间回家看看。这时的阿婆,年过古稀,白发苍苍,走路逐渐缓慢,反应也逐渐迟钝,每天只能坐在摇摇椅上,一坐就是一个下午。阿婆也不再愿意出门了,对周围的人也逐渐淡忘,唯一没有忘的,仍是她的子孙,她呆呆地指着照片上的我们,喊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过完节后,我们准备回城,让我震惊的是,这一次阿婆竟然紧紧地拉着我的手,用她那期盼的眼神,恳求我能不能多待几天。她瞬间像个孩儿一样,充满着期盼,紧紧抓住我的手。可是最后,我还是离开了。
高二那年,阿婆摔伤了,每天只能躺在床上,见她日渐消瘦,浑身无力,我心中的愧疚难以抹平。她紧紧地抓着我的手,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无力说出。突然有一天,阿婆走了,她几乎等到所有的子孙都来看她的最后一刻,她睁眼望一望我们,又缓缓闭上。她走的时候,很安详,不变的仍是她那慈祥的笑。在那一瞬间,我的泪水奔涌而出。她的时间永远停在了我的18岁,当我拥有第一份属于我的工资时,当我有能力再来好好孝敬阿婆时,我却再也没有机会了。
以后再回家乡,熟悉的庭院,仍是种满花花草草,可却缺少了那么一份生机。今年春天,我再次回到家乡,轻轻地推开那扇古色古香的门儿,惊喜地发现,房棚下的墙,竟然筑起了一个鸟巢。鸟巢里有两只小燕子,恰似阿公阿婆,一直守在这温暖的小庭院,等待着子孙,回家看看……
阿婆陪伴了我18年。这18年,有欢笑,也有遗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愿在倾听我的故事的你们,趁亲人还在身边的时候,能多陪陪他们,哪怕一句话,也至少不会成为遗憾……
责任编辑:曹竞 毕若旭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学生 郑暖燕(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