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11月0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中国人的故事·唱给你听

黄艳:征途漫漫,与初心同眠

安俐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11月01日   16 版)

    一首歌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都有情感态度,都有山河日月,都有冷暖人生。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处在哪个人生阶段,总会记得给你力量的一个人、带给你感动的一个人、让你铭记在心的一个人,那些感动和温暖,从未远离。

    讲述中国人的故事,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由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出品,《中国青年作家报》、求真娱乐联合承制的“中国人的故事·唱给你听”音乐项目,已正式上线开播。每期节目将推出一首歌曲,邀请一位青年唱作人,讲述一段中国人的故事,将故事融入音乐,将楷模的力量传递给每一个人。本期,让我们听黄艳讲述“两路精神”的见证者——罗昌强一家三代人的故事。

    1959年3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解放农奴为核心目标的西藏民主改革运动拉开序幕,由此开辟了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进步、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新纪元。为了提升藏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发展地区经济,中央决定修建通往拉萨的青藏线。1984年,青藏公路完成整治改造;2006年,青藏铁路顺利通车。一条条“天路”修到拉萨,为藏区人民带来了希望。那一镐一个星火开拓出来的漫漫征程上,鸣奏过一曲曲青春的“天路”壮歌,这歌声里,有这样一家三代人的故事。

    罗昌强是戍守在海拔4868米的昆仑山隧道旁的一名武警战士,职责是守卫青藏铁路。他的父亲罗正廷2002年应招修建青藏铁路,曾参与格尔木至拉萨沿线铁路的修建。他的爷爷罗生芳是一名基建工程兵,曾在地质情况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格尔木至唐古拉山沿线艰苦筑路11年。

    青藏公路始建于1950年。1974年,国家决定改造青藏公路,铺设沥青路面。爷爷罗生芳告诉罗昌强,在当时的中国,施工设备很落后,大家只有铲子、牛或骆驼车、架子车等简易劳动工具。在罗昌强小时候,爷爷罗生芳常对他说:“我们吃的是那种焜锅馍馍,外面非常硬,每次吃饭的时候,先拿石头把它敲碎,然后含在嘴里,用口水把它泡软化,再慢慢吃下去。”偶尔有菜吃,其实就是水煮杂菜。遇到比较极端的天气,大家只能喝雪水。

    有一天,罗生芳路上遇到桥塌事故,只得原地等待。司机师傅得知他是修建青藏公路的,对他非常热情:“你们是在修西藏人民千百年来在神话和歌谣中期望的‘金桥’啊,路修好了,老百姓的病可以到外面治,生活才有盼头!”那一瞬间,罗生芳明白了:这条路,非修不可!1985年8月,青藏公路全线黑色路面铺筑工程竣工,大大提升了西藏交通运输能力,为藏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公路有了,解决了长途运输的基本需求,但出行依然困难,经济发展不起来,西藏同胞的生活水平急需一条铁路来提速!2002年,爸爸罗正廷接过罗生芳的“接力棒”,参与建设青藏铁路格拉段。爷爷、父亲艰苦岁月的故事,让罗昌强对青藏线有了更深的向往。如今,90后的罗昌强主动请缨来到武警青海总队执勤支队执勤七中队,在青藏高原无人区居住,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去巡逻,守着这条通往拉萨的雪域天路。2014年,罗昌强的父亲罗正廷带着爷爷罗生芳来到了昆仑山,祖孙三代人同其他战士一起在驻区门前种下了56棵小树。

    三代人的青春,三代人的使命,三代人的梦想。青藏高原不会忘记,曾有无数个他们,用最好的年华筑起“两路”精神丰碑,他们将像芨芨草一样,把根深深地扎进昆仑山,永远守护着这条给藏民带来幸福的“天路”!

黄艳:征途漫漫,与初心同眠
中国青年作家报:3年5次入选中考试题
您使用的每一张纸都印记着树木成长的年轮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