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2年11月0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慕秋(散文)

甘肃陇南市陇南育才学校八(5)班 李欣(14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11月01日   09 版)

    看着一片片绿叶染上黄色,一阵阵吹来的风经过时间的冷却,再也不似盛夏那般带着热,变成了阵阵凉爽。恍惚中,入秋已许久了。

    也许是怀念夏季的热情似火,这突如其来的秋,总使我觉得有些许的不一样。可又感觉什么都没变。“秋”总是令人不那么喜欢的,“自古逢秋悲寂寥”,人们口中的秋,总绕不开一个“愁”。因此,对于秋,我的印象总给她抹上一层凄凉的滤镜,直到那次……

    那是一个不起眼的村子,它悄然藏于大山之中,无人问津。村里的村民几乎每天都过着相同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我因一次巧合跟随家人来到这里。那时,正好是秋季。

    村里的小路曲曲折折,溪水在路旁的小沟里缓缓流淌向未知的远方。人家门前,总有几个小椅子,几位老人,随着落叶坠下的吟哦细声谈论着这平淡日子里的琐事,等待游子的归来。不知是否错觉,总觉得在这枯黄的秋里,老人们的身影是那样孤独。

    我们漫步于这条小路,总有一些长者慈祥地笑着跟我们打招呼。看着他们,我殷切地应着声,心中备感温暖。继续游荡,路过门口交谈的人们时,他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我,于是驻足,试着加入他们。

    这种感觉很奇妙,我与他们年龄相差很大,却相谈甚欢。我聆听他们的谈话,这里的每个人,都在他们各自的岁月里,有着非凡的故事。有人说,他的先祖世世居住于此,从未见过村外世界的车水马龙;有人说,他们的孩子从这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走出,去闯荡自己的一番天地,言语间是对孩子深深的思念;也有人说,见过了大城市的烟火喧嚣,最后选择了这里,只迷恋这份宁静。

    突然间,我们聊到了季节。几位长者表示,他们喜欢秋天,更喜欢这秋日的村庄。我问起缘由,坦然告知我的看法。一位爷爷轻轻拂过我的头顶笑了笑。他说秋天很温暖,尤其是那一缕缕阳光洒落在黄灿灿的叶子上,那颜色暖洋洋的,很让人安心。就像在无尽的黑暗中,家门口落出的那一缕灯光。

    当太阳在西方的山顶摇摇欲坠时,我也到了离开的时候。坐在车上,看着车窗外不断闪过的树木,而后视镜中,是他们送别的目光。或许曾也有人到此,或许他们也曾聊及秋天。在这个村子里,秋日的那一缕阳光,那抹秋色,是他们在这四季中,心灵的依托。

    后来每当想起秋,就会想起那一份独特的温暖,而于秋的认识,也终于不再停留于“凄凉”二字之上。当我抬头看到秋的阳光时,无意间想到一段话,“在这绚丽而又单调的世界中,有愁,有喜,有乐也有悲,但只要心中留一缕暖阳,遗憾得再多,到最后都能成为一份心中的幸福”。

    (指导教师:叶曼妮)

    责任编辑:龚蓉梅

——————————

    编后

    生活,永远是写作最重要的源泉。身处甘肃陇南的00后青年有走进生活的态度,也有体悟生活的心灵,他们用细腻的笔触,发自内心的感受,描绘家乡,陈述思念:“真正的分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桃花潭水,只是在同样洒满阳光的早晨,有人悄悄离去,任你怎么呼喊,都没有一点回音。”这篇文章开头就让读者感受到了亲人离去的悲伤。“墙上彩色的涂鸦已经很模糊了,老房子也许会在某一天变成一片废墟,但被单上的英雄梦永远不消失。”……

    好文章,或许并不需要华丽的点缀,只要有真挚的情感,便能引发共鸣。他们的文字虽然并不老到,但真情实感依然能把我们带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里。让我们一起静静倾听成长的声音。

老房子(散文)
家乡的树(散文)
慕秋(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