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的布拖之行,每一天都让我感慨万分。布拖给了我留下了太多无法抹去的美好记忆:孩子们求知的眼神,路边村民真挚的目光,向我们打招呼挥舞着的手……
我们这次去支教与社会实践的布拖,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海拔高,天气冷,经济不算发达,生活必需品却能得到满足。村里的教育水平不高,可是那些孩子礼貌热情,让我们感到欣慰,还有村民们热忱的招待,足以温暖我们。
我跟随调研组进入村民家里,至今还历历在目的,是与一个13岁的妹妹聊天时的场景。
小妹妹告诉我,她小学毕业就没有再读书了。原来,她是家里的老大,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里负担不起4个孩子一起上学。还有,爸爸妈妈都很忙,她就主动辍学来照顾弟弟妹妹。
我不禁泪湿眼眶。我真的不敢相信,这些如此懂事的话语来自一个孩子,懂事得让人心酸。
在整理数据时,我才知道,原来这样的孩子不止她一个。这时突然意识到,相比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条件已经太美好了,有什么理由依旧抱怨生活的不足?
想了一会儿,我拨通了爸妈的电话,第一次明确地跟他们说:“感谢爸妈,我真幸福。”
最近四川雨季连绵,让我想起有一天在布拖,空中下着暴雨,我们一行人穿着雨靴和一次性雨衣,一家家入户调研。
村里有些地方并不是水泥路石板路,而是原始的土路。可想而知,在那场雨里多么泥泞。那时候,你搀着我,我扶着你,湿泥弹起来在后背上,雨水淋下来在裤腿上。完成了当天任务回去时,雨越下越大。到了车上脱下雨衣,才发现一个个都是湿漉漉的,雨靴里能倒出许多水来。我们相顾无言,没有抱怨,仅仅是扑哧一笑,然后坐在车上就呼呼大睡。
也许,在那短短的十多天里,我们调研得出的数据和归纳总结,不一定准确,不一定全面,但我们可以愉悦,能将其中有用的信息传送出去,也算是我们大学生为当地付出了微薄力量。
也许,我们去支教的时间太短,不会带来那里教育水平的提升,但总能在一个、两个或许更多孩子的心中,埋下大学梦和走出山里的信念。
为期14天的支教和调研实践,很快就结束了。在返程时的车上,我脑海里浮现出大家一起淋雨、一起唱歌、一起吃泡面、一起深夜开会的画面。
原来我收获了这么多。
我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得不到的东西,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种下了这么多份长久的友谊。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照顾,那种温馨的场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这段时光会镌刻在我心里直到永远。
哦,对了,我们叫营火。营造希望之火,照亮奋斗之路。
特邀编辑:董学仁
绵阳师范学院学生 邓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