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3月0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糖画儿(散文)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一(13)班 马祥茵(14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3月07日   13 版)

    春天将至,顺着藤,沿着巷,我走进记忆的深处,闻见糖画的甜香,听见铁勺碰撞清脆声响,看见手工艺人巧手绘龙样。

    想起那年寒冬腊月,冬日的天空总是把世界笼罩在一层灰蒙蒙的滤镜里,反而路边摊在贩卖“阳光”。在庙会冷清的一隅,有位老人面容布满沟壑,一双饱含风霜的手在一口小锅里熟练地搅拌饴糖块,渐渐熬成糖浆。寒冷的季节里火候正旺,香味止不住地溢出来,还咕嘟咕嘟地冒泡泡。那色泽好似黄金,又像流动的琥珀,没有哪个小孩能抵抗住诱惑。

    老人稳稳地握住铁柄,以勺为笔,以糖为墨,在大理石板上大笔挥洒地勾勒出龙的模样。说是糖画,实则与国画中的白描,书法中的行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那样行云流水,直抒胸臆。你瞧,艺人画到龙爪处稍有停顿,糖浆厚些显得更有力量,对应着书法中的抑扬顿挫;龙身的鳞片他则没有丝毫犹豫地转起勺,拉出几近透明的糖丝,这高超的技艺如同白描的控笔,叫人惊叹不已。

    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就这样诞生了,仿佛下一刻就要腾飞起来。我看了也跃跃欲试,老人很痛快地答应了。谁知道糖画看似简单,我一上手才发现很难掌握好倒糖的时机和用量,画出来线条歪歪扭扭的。一不小心,我手一抖把糖扣了下去,糖浆在大理石板上瞬间凝固——画了个糖饼!

    老人笑得嘴都合不上了,他赶忙用模具压成圆形,又在上面浇了一圈糖浆。我闹了个大红脸,老人却说没事,你画个弧线就够了。我疑惑地观察着,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在“糖饼”上钩起了花边。

    时间久了,我有点着急,却发现老人竟然一手固定“糖饼”,一手拉起了“糖圈”。这中间还未凝固的糖浆便伸展开来,形成了一层吹弹可破的透明薄壁。老人还将我画的弧线蘸了点糖,与“糖圈”连接起来。原来这是个立体花篮!我看呆了,果真是艺高人胆大啊!

    “其实啊,以前我们都叫它糖灯影儿。这手艺可是明朝就有的,却在皇宫里,寻常百姓看不到的,清朝流入民间后才出现了这么多花样。”老人看我惊讶的样子,笑呵呵地说:“虽然会做糖画的人越来越少,但是现在国家很重视糖画的传承与保护,已经把它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

    游客们也纷纷被他高超的技艺折服,小摊边排队的人越来越多,甚是热闹。孩子们都挤上前来,要看老人画自己的生肖。于是民间艺人大笔一挥,把时光印在糖画的甜香里。

    离开摊位,我咬了一口花篮的把手,饴糖唇齿留香,甜进了心里。糖画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出的艺术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希望人们给民间艺人更多关注和认可,将中华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走向世界,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龚蓉梅

生活的学问藏在茶香里(散文)
糖画儿(散文)
窗外(散文)
我找到了春天(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