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3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走在营院路上(散文)

陆军军医大学学生 孙嘉雯(25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3月21日   07 版)

    2019年来到营院,已经整整三个年头了。也是自那时起,我就开始了与这条路的“爱恨纠葛”。

    这是一条纪律严明的路。于我而言,就是在这条路上,偏一点乱一点,都不行!为了提醒我们走直线拐直角,路的中间画上了两条醒目的双黄线。刚下连,班长就对我们提出严格要求:“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军人的作风养成,转弯一定拐直角。”每每开饭回来,双黄线上长长的队伍,加上标准的90度直角拐弯,秩序井然,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是一条挥洒青春汗水的路。每天五公里,每个月的体能考核,它作出的“贡献”不是一点点。天热时跑在上面汗如雨下的样子,或是天冷时哈气都结成霜瑟瑟发抖的样子……它见证了我多少个狼狈不堪的瞬间已经数不清了,但我的速度和体力,可是它陪着我扎扎实实练起来的!

    这是一条要付出辛勤劳动的路。春夏的生机,带给我的是更加繁杂的道路清理行动。路两旁不知道站了多少年的垂柳,仿佛一夜之间挂满了嫩叶,生机勃勃,不过它肆意地向下生长,倒是引来了不少麻烦。当兵要剪“头帘”,当兵的树也得守规矩,及时剪“头帘”。这可是个大工程,三五人一组,个子高的脚踩梯子,手举电锯,一扫而过,人是过去了,路上可不能留痕,捡枝子的、扫树叶的,好不忙活,大家说说笑笑也不觉得累。秋意来袭,柳叶漫天纷飞,被秋雨打湿的叶子,牢牢地贴在路面上,这时候就要和它“斗智斗勇”了,不赢也得赢。

    春去秋来,转眼已是三年。

    三年前第一次踏上这条路,懵懂、稚嫩的我,不明白路边的柳树为什么这么整齐?不知道走道儿的学问怎么这么多?不理解开饭路上为什么要唱歌?三年的沉淀,这些事情已经变成了我肌肉记忆,镌刻在骨血里,让我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曾经的路。

    冬天来临前,我离开了营区,去往一条新的路。

    离开那天下着雨,最后一次走在这条路上,发现它怎么变得这么短了?让我来不及把过往种种都装进脑子里。再回头看一眼曾经站立的地方吧,原来我这么热爱这里,爱这里的一花一树,爱扫了三年的路,爱我在这里的狼狈不堪,爱我在这里的英姿飒爽,爱我最好的三年青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终是要说再见了。

    新的营院里,湿润的空气让人时刻神清气爽,虽在冬天,笔直的道路两旁仍是屹立着绿油油的大树,枝繁叶茂,毫无凋零衰败之景。虽然我心中依旧想念着老营院,但相信在这里,在这条新营院的路上,我一样可以走得更好更远。

    责任编辑:龚蓉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散文)
走在营院路上(散文)
古诗里的乡村(散文)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