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3月2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诗歌写作课之十七

温和的人写温和的诗歌

满堂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3月21日   01 版)

    宋宝颖/制图

    冷冽的人写冷冽的诗歌,温和的人写温和的诗歌。我们都知道,诗歌的风格不是悬空而立,它的根基是诗人原有的性情。

    温和的诗人很多。你能想到哪位诗人,觉得他/她是特别温和的呢?

    我想的可能与你不同。我想的是一位戴眼镜的诗人型学者,他书生气、君子相、有风度、很儒雅,他爱穿绸长衫、西式裤、黑丝袜、黄皮鞋,有人第一次见到他,评价这是“确实没有见过的中西合璧的打扮”。

    他是胡适,永远戴着他那副近视眼睛,那种圆形玻璃眼镜,现在被当成民国风、文艺范、怀旧款了,也被称为胡适同款眼镜,而在当时,只是工艺所限,圆形容易加工。

    中国自由体诗从胡适开始。

    有四个字能形容他:放胆创造。

    胡适,用现代语言写诗的第一人——第一个尝试创作自由体诗(1916年),第一个发表自由体诗(1917年),第一个用现代语言翻译外国诗(1918年),第一个出版自由体诗集(1920年)。

    砍断几千年古诗格律的流水,开出一条民间鲜活语言的河道,实际上是挣脱思维传统的捆绑,当时的阻力大得很,需要有成功的作品来证明:一旦打破古诗格律,人们也能写出好诗。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恰像我的少年岁月,/一去了永不回还。/这江上曾有我的诗,/我的梦,我的工作,我的爱。/毁灭了的似绿水长流。/留住了的似青山还在。

    看起来,胡适喜欢把诗和梦写到一起。

    有一首诗写到了诗,也写到了梦,标题直接就叫《梦与诗》,不仅是把寻常的事情写入诗中,还在诗中写出了不寻常的意境:“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像,/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都是平常情感,/都是平常言语,/偶然碰着个诗人,/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在他之前,诗不能这样写。唐代几乎把好诗写尽了,宋代几乎把好词写尽了,此后数百年里,中国的诗歌仍然在旧体诗词中徘徊,时常陷于油干灯尽的境地。20世纪的人们要说出现代民族的心声,自由抒发现代人的情感,就要另取途径不可。有了胡适第一个用排除在文学语言之外的民间语言写诗,我们就有了勇敢的先驱者。

    颇为孤独的先驱者。

    他用现代语言写诗开始那两年,身边没有跟随者,后来渐渐有人跟上来。他就很少写诗了,忙他学者的事情,钻研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

    很难想象,这样一份放胆创造的大事情,是由一个性情温和的人干的。身为北京大学教授的胡适开创了自由体诗,引起众声喧哗,一大批人把讽刺谩骂他当成了时尚潮流。那时胡适就养成了好脾气,不气不恼,乐呵呵地面对组团攻击。

    因为他温和,他的诗才温和。

    而他的诗,因为温和,所以平静,所以愉悦,风轻云淡,暖意流淌。

    这种淡得看不见的诗意,在他的一首《希望》里蔓延着:“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到了1980年代,这首诗化身为校园歌曲《兰花草》,走进大众的心里,引发出会心一笑。

    应该说,由一位温和的文学家开创了中国新诗,是中国新诗挺好的开端。温和的人,当然适合写诗。他们一般不会有外向的喧嚣,他们出于内心的宁静,细心感悟这世界。

    以我个人欣赏角度,喜欢胡适的两首诗。

    第一首是《老鸦》:

    一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

    二

    天寒风紧,无枝可栖。

    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

    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小米!

    初看起来,这里有类似于古典艺术的拟人手法,但又能看出不同。第一人称的老鸦,是一个孤独又骄傲的受难者,显然是诗人发挥主观想象的挖掘,而老鸦成了表达内心真实的道具。

    你能读到诗的象征意味。

    象征的意义在于某样事物的含义大于自身。比如指责缺失公德的人,你说“老鸦在剧场里哇哇乱叫”,这是比拟,说的不是老鸦。如果你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你说的既是老鸦,又是其他,就有了象征的意味。这首诗里,我们可以只理解表层的老鸦啼叫和饥寒,也可以理解到深层:“我”与周围世界不肯和解,必定有“我”的独立价值。像这样面对客观世界,采用主观表现方法,我想这是中国自由体诗第一首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

    所谓现代主义,没有什么玄虚,就是现代人的现代意识的现代表现。象征只是其中的一种。

    我喜欢的第二首,是胡适写于1920年的《一笑》,其内容、境界完全超出了旧体诗词的范围,即使在一百年后再读,也是一首好诗。

    十几年前

    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

    我当时不懂得什么

    只觉得他笑得很好

    那个人后来不知怎样了

    只是他那一笑还在

    我不但忘不了他

    还觉得他越久越可爱

    我借他做了许多情诗

    我替他想出种种境地

    有的人读了伤心

    有的人读了欢喜

    欢喜也罢伤心也罢

    其实只是那一笑

    我也许不会再见那笑的人

    但我很感谢他笑的真好

    《一笑》里没有具体环境具体人物,它被抽象化了。十几年前笑过的那个人,是谁,为什么笑,怎样笑的,都不去描述,让读者想象补充。

    “他”是男是女?都可以。胡适写这首诗时,汉语中还没发明出“她”这个字。

    这陌生的一笑,竟然带有神秘的力量,十几年后还对诗人有影响力,让他难忘、欢喜、伤心。现代人的作品里,有此前没有的神秘气氛,这是因为世界进入现代,人生中非本质的、偶然性的因素多了,不可捉摸,无法解释。现代诗歌迷离扑朔的美感也源于此。不管怎样说,胡适这首诗是中国诗歌进入现代社会的证明,或者说是个界碑。

    出现在中国新诗开创期,这首诗已经相当不错。

    当然,我不觉得胡适是多么了不起的诗人,写过多么了不起的诗歌。这是拿古今中外的天才诗人比较他,他写诗的天赋确实不够突出。

    有位著名学者评价胡适的诗:清新者有之,朦胧耐人寻味者则无;轻巧者有之,深沉厚重者则无;智慧可喜者有之,切肤动人挚情者则无。这评价的后两项很准,我完全同意。第一项可能是误解,没看到胡适《一笑》有朦胧耐人寻味的美感。

    我在前面说,胡适用现代语言写诗开始那两年,身边没有跟随者,后来渐渐有人跟上来。他就很少写诗了,忙他学者的事情。实际上,一些写诗天赋超过胡适的人跟上来了,写得比他更好。于是,胡适轻轻一笑,忙别的去了。

    不管怎样,我要感谢现代汉诗的设计者和先行者胡适,就像感谢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人,其吃相挺不雅,吃法也笨拙,这都不是事儿。第一个证明了螃蟹无毒并且美味,这才是个事儿。

    特邀编辑:董学仁

王洁:文字的使命是对时代的敏感洞见
中考高考试题喜欢选什么样的文学作品
温和的人写温和的诗歌
好汉梁国女
《种地吧》:一部属于年轻人的田间纪实
记忆里的那片海湾(随笔)
成长的滋味是什么(散文)
那封陈旧的来信(随笔)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