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4月1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在大凉山土地上画窗子的人(纪实文学·上)

重庆移通学院教师 王宁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4月11日   12 版)

引子

    若你打开卫星地图输入“雨初村”三个字,屏幕上显示出一张皱褶中的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图。

    你不断点击“雨初村”方位,图像聚焦,渐渐放大,直到看清图中的每一条笔直的山棱线,这些线条在你脑海中构成崇山峻岭的概念。把图像进一步放大,再放大——直到显示出一块块白色模糊的方块,都找不到一个建筑,找不到一个人影。

    但我知道,雨初村居住着彝、藏族村民652人,其中16岁以下孩子127人,以及村点小学中支教志愿者5人。2021年3月,我报名参加为期4个月“支教志愿招募计划”,当上一名支教教师,前往大凉山。

木卓尔小学的支教老师

    雨初村位于大凉山木里县西南部约65公里,海拔2600米,曾属于深度贫困地区。我们一行3人乘坐助学基金会安排的中巴车,从重庆渝北区出发,走307省道,经眉山、雅安,直至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全程行驶1012公里,第二天夜里23时到达雨初村木卓尔小学。

    雨初村归属依吉乡,全乡共有雨初村、麦洛村、蚕多村三个村庄,合计3000多人,散布在方圆211平方公里的大凉山中。乡里虽在2016年成立“依吉乡小学”对全乡适龄儿童实行义务制教育。但是大凉山山路险阻,雨初村孩子上学需要往返50多公里山路,途经悬崖与河流。路上既没有安全设施,学校里住宿条件亦有限,很多孩子最终选择弃学。

    2013年,一家助学支教基金会筹募资金,在大凉山一带先后修建了40余所村点小学,木卓尔小学就是其中一所。虽然简陋,教师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教志愿者,没有编制和固定收入,但着实解决了雨初村适龄儿童的义务制教育的实际问题。

    第二天, 我被代校长张老师安排在三年级教研组,跟随专职支教顾玲老师,暂代三年级数学、美术两门课。

    木卓尔小学里支教教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专职支教志愿教师,支教时承诺支教志愿一年以上。他们上岗前需要接受为期45天教师上岗资格培训,获得《教师资格证》才能正式成为木卓尔小学正式支教老师。虽然每月志愿补贴仅920元,每年也只有一个完整假期,但是支教志愿者们都无怨无悔。他们中最短的支教教龄也有2年多。第二类是我这种2—4个月的短期支教志愿教师。招收条件分两种,或学历硕士以上,或已具有《教师资格证》。我们第二种大多承担寒暑假班特色班教学,或临时顶替离职的专职教师。我这次就是临时替代一位数学老师的课程。

    专职支教老师顾玲,是广东惠州人。1988年出生,但看着比实际年龄大一些。她父亲原是一名技术人员,在顾玲15岁时因工伤去世。母亲用抚恤金把顾玲姐妹两人抚养大。

    2007年顾玲不负家人期望,考进深圳大学广告学专业。上大学后,她为了减轻母亲的经济压力,靠勤工俭学交学费和维持日常开支。她主动申请勤工俭学助理工作。承担检查寝室卫生、清扫学生公寓楼的一楼到四楼过道。每一层楼共26间寝室。她学习之余扫地、拖地,每天都要忙到深夜12点左右,这样下来,每月能挣550元。

    大学毕业后,顾玲来到广州创业,三年后又一个人拎着皮箱,前往深圳一家外资企业工作。

    半年后的一天,当她坐在大梅沙海边一家咖啡馆户外伞棚下,望着远处灯塔久久出神。她想起中学时代曾经萌生到偏远山区当支教老师的愿望,此刻这个愿望重新被强烈唤醒,于是她来到大凉山做了一名支教教师。

    她在辅导我备课之余,聊起过去的事就仿佛在说另一个人的故事。她笑着感叹:“不知不觉来这里已经五年了。”

    “这五年里回过家吗?”我好奇地问。

    她点点头。

    “去年过年时回去过一次,阿妈身体不太好,不过我姐姐在惠州一家银行工作。我妈妈现在出院了,和我姐姐、姐夫生活在一起。”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这样也挺好。”

    “我不知道该不该问……”我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你是为了逃避或疗伤,才……到大凉山里做支教者吗?”

    “我一直没有直面这个问题。”顾玲沉思了片刻,继续说道:“可是去年,我回老家照顾我妈妈。在惠州生活不到一个月,就想念这里……”

    “可能是习惯大凉山的生活方式了……也可能是因为同情这里的孩子。他们更需要我……”顾玲的眼中涌现出泪水:“来到这里我才意识到自己曾经是幸运的!”

    (未完待续)

    特邀编辑:董学仁

不会说话的小朋友(散文)
在大凉山土地上画窗子的人(纪实文学·上)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