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05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黎阳《西岭笔录》:以诗歌的方式为光赋形

丁小龙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05月16日   03 版)

    黎阳是诗人的笔名,是他作品那个隐形却又坚固的核心存在。我从未问过诗人这个笔名的由来,就像我从不会让诗人自己阐释自己的作品——沉默是创作者的艺术特权,特别是对诗歌创作而言,沉默便是诗歌最重要的美学法则。除了写下的文字,剩下的便是沉默的呼喊。甚至连文字本身都是沉默的见证者,而最深邃的诗歌都是诗人刻在那无形之碑上的诺言、箴言与遗言。黎阳的诗歌,是从沉默之地中长出来的艺术之花。黎阳这个笔名,让我首先想到的是“黎明之光”。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在他的诗歌中,“光”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承担着结构、主题与象征等重要功能。甚至可以说,他的《西岭笔录》因“光”而生,乘“光”而舞,且歌且咏,是关于“光”的精神谱系学。

    《在黑水》分为三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远处的雪山与近处的红茶形成了物理意义上的参照,并以此映照出心灵上的妙深体验——“摇曳的怀念”在“渐渐枯黄”,而诗人隐秘的心事在借助“绿叶对根的情谊”中得到了诗学意义上的升华。

    在第二部分,诗人的视野从“我”走向了“我们”,个人性的体验上升为集体性的体验,而这也是第一流诗人的境界之所在,慈悲之所在,于是“往事的沉”与“脚下的坚定痕迹”形成了“轻与重”的心灵辩证法。在第三部分中,诗人走向了存在的更深处,是跋涉凶险之海后的心灵回望——这回望带着“我们”共同的目光与心境,是“走进冬日暖阳”后所瞥见的生活之光。因此,“宿命中的注定”也具备了美学意义,而写诗就是为这瞬间意义赋予恒久形式。在这首诗歌中,“雪光”是其中的核心意象,是诗人生发出想象与思索的镜子。

    《清水路苑》同样分为三部分,但黎阳并没有复制上一首诗歌的写作路径,而是采用了一种更接近人间烟火的诗歌方法。与《在黑水》相比,《清水路苑》更世俗化、更口语化,也更有真实生活的朴素质地。“月饼盒”与“麻将桌”等物质性的存在,让精神性的诗歌有了栖息之地。然而,这并没有让这首诗歌变为庸常生活的复制品,而是为诗歌的精神性思考提供了坚实的地基。黎阳是特别看重诗歌精神性的诗人,而他的每首诗歌可视为对精神形状的不同形式的描摹与绘色。在他的诗歌谱系中,“光”就是他精神世界最为重要的意象。在《清水路苑》的开篇,诗人就用“光阴之光”来统领全诗,有种在黑暗中寻找出路的动感与韵律。在诗歌的末尾,对“草根”与“蚂蚁”命运的思索,让这首诗歌上升为对人类整体命运的诗歌意义上的观照与省思。

    与《在黑水》《清水路苑》相比,《风雨白马关》则将视野放在了历史,聚焦于人情与人事。在生活之光、心灵之光之后,诗人则在更为宽阔的历史场域中寻找被掩埋与遮蔽的时间之光。与历史产生对话关系,考验的不仅仅是诗人的想象力,更是诗人处理时间的诗学功底。也就是说,诗人如何使用当下的词语,去擦亮历史的镜像,并以此照亮未来的人间万象。黎阳深知这种写作的难度所在,但他依旧漫游在那诗歌的林中路,以笃定的笔触与奇绝的想象,为读者绘制出过往的种种情境——诗人始终在场,尽管他常常穿着诗歌的隐身衣。

    在《风雨白马关》中,诗人在“星斗”下、“书卷”里和“碑文”中召唤出了历史的幽灵,并在其中看见了当下的世界与自己。与此同时,这种“看见”与自己的情思诗意有着微妙幽深的情感关联。因而,在“斑驳陆离的流光”中,诗人穿越了历史的种种迷障,看见了自我与世界的本真。饶有意味的是,这首诗歌的尾声依旧围绕着“光”这个核心意象——在“最后一眼的余光里”,诗人见证了“一道寒光”。

    除了以上三首诗歌以外,“光”以有形或是无形的方式统领着《西岭笔录》。比如在《此时凝睇平生事》中,钟鼓敲开了“时光之雪”;在《在达古冰川的风云里》中,从白山黑水到冰川黑水,诗人用了整整“46年的光”;在《烟雨黄姚》中,被“烛光”照进岁月的窗帘,并在“回望光明”中,才得知迷途知返……即便是在没有光字直接出现的诗歌中,光也以隐身的方式照见了世界,并由此照亮了自我的本真。黎阳以写诗的方式,捕捉光、存留光,并与光同眠、与光同游。他以诗歌的方式为光赋形。以此,他成了黑暗中的光,而这也是他诗学最为本质的奥秘。

    责任编辑:谢宛霏

万方《乖呀乖》:万物有灵,众生可爱
黎阳《西岭笔录》:以诗歌的方式为光赋形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