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开始,是2022年的夏天,用19个小时行经934公里路程的我,来到了草原上这座美丽的小县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那时的我,并没有想象到23岁的我将与8岁的孩子们在一年的支教生活中起笔一个动人的故事。
对于孩子们来说,我这个支教老师是一个无比新鲜的“事物”,这让我收获了一群小粉丝。在校园里,无论隔着多远,这群小粉丝都会奔跑着过来,或是跑来抱大腿,或是说一声,“体育老师好!”
课堂上,我也总会被他们包围起来,“老师,你从哪里来呀?老师,你几岁了呀?老师……”他们仿佛有十万个为什么,对我和外面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我在回答问题之余,也总会给他们讲述草原之外的故事。
被孩子们喜欢是一件幸福的事。课堂上,第一次收到孩子自己制作的窗花时,“谢谢你,真好看,我很喜欢!”一句简单的感谢仿佛成为开启礼物大门的钥匙。
从那之后,每节课我的口袋都会被窗花、千纸鹤等各种各样的小物件塞得满当当。在孩子们心中,这些是“体育老师很喜欢的礼物”。
后来,又收到了一些小纸条,“老师,祝您天天开心!老师,谢谢您每天带我们运动!老师……”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祝福,甚至可能有错别字和拼音,但课后的我总会坐在办公室细数珍宝。
支教并不总是快乐的,在欢愉的背后也会藏着些伤悲。
寒冬的课堂中,没有穿外套的孩子格外醒目。
“你的外套呢?”
“老师,外套破了不想穿。”
“那你回家跟爸爸说,给你买件新衣服。”
“老师,我没爸。”
我顿时僵住了,嘴张开了几次却什么也说不出口,愣在原地良久后才缓缓开口。
“那你在家都是谁给你买新衣服呀?”
“我妈妈呀。”
“那你可以回家的时候告诉妈妈你的衣服破了,让妈妈给你买新衣服。”
之后,我经常会和孩子聊天,去了解他们藏在自己笑脸下的那些故事。那一个个让人心头一紧的故事从仅仅八岁的孩子口中若无其事地说出来时,我无法视若无睹。
多伦的冬天很冷,在孩子们的眼里,冬天到了,要穿棉袄、要下雪、要过年了。
“老师,你过年怎么办呀?”
“当然要回家过年呀。”
“可是老师家好远呀,你要是回不去怎么办?如果你过年没地方去的话,可以来我家热闹热闹,我带你吃好吃的。”
“好!如果我过年不回家,一定去你家热闹热闹!”
“老师,还有我家!”
“我家有特别多好吃的!”
……
在寒冬中,我被一群小不点温暖着。
八岁的孩子正是淘气的时候,总能惹我生气,又总能为我带来感动。
那天,几个孩子跑来问,“老师,你是不是还会走呀?”
“是的,等到你们明年上三年级的时候,就见不到我了。”
小孩子的情绪是写在脸上的,能看得出来,他们很难过。
“老师,你能不能别走。”他们抱住我。
“等你们上三年级的时候,我也要回去上学了,但是老师保证,以后一定回来看你们,到时候你们可别把我忘了。”
“拉勾!”
“好。”
之前总会觉得时间还长,但现在临近支教结束才发现时光不等人。即将和孩子们分别,总觉得还没为他们做点什么,心中满是遗憾。
直到这天,在校园里碰到孩子们说,“我们体育老师是郑州大学的,我以后也要上郑州大学。”我突然意识,也许我已经带来些我最应该带来的东西了。也许未来某天,在郑大校门前我又能听到一句久别的“体育老师好”!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二十三岁的青春与八岁的童年因支教而相会相交,只是纸短情长,故事还未写完。
责任编辑:张晓盈 谢宛霏
郑州大学学生 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