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老了,更愿意待在山里的老家,一人、一屋、一狗、一猫、三只鸡、两只鹅、一块不足二十平方米的菜地,就是她的全部。
中秋节,我们一家三口决定上山去看望奶奶,在山上和奶奶共度中秋节。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迤逦向上。放眼望去,远山近树,排山倒海般的绿浪涌入眼帘。偶有几丛微黄泛红的黄栌材,如绿波中的一叶叶扁舟,荡漾在墨绿色的大海里,给单调的绿海平添几分妩媚,又像一位孟浪的画师不小心打翻了颜料桶,东一块西一块地点缀着山野。
大山里的秋,处处藏着惊喜,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甜,让人忍不住想深深地多吸上几口。
拐过一道弯,循香望去,让人大吃一惊。一个山坳里长满了山枣树,一串串似珍珠如玛瑙的山枣挂满了枝头,让人忍不住摘上一颗又一颗枣往嘴里送。
山枣实在太多了,不一会,三件衣服都兜满了,我们只好意犹未尽地收了手,继续向奶奶家走去。
刚爬上奶奶家的院子,儿子就迫不及待地大声喊:“奶奶,有水吗?渴死了,赶快让我喝点水。”
坐在院子边槐树下剥黄豆的奶奶看到是我们一家三口,笑呵呵地迎上来。看到儿子猴急要喝水的样子,奶奶赶忙进屋,旋即出来,一手提着一个瓷坛子,一手拿着一摞碗,颤颤巍巍地从屋子里走出来。
奶奶小心翼翼地打开瓷坛子的密封盖,一股清甜微酸的味道迎面扑来,奶奶给我们每人倒了一碗。枣红色的瀑布缓缓从坛口往碗里倾斜。秋日午后,金灿灿的阳光打在这一挂深红色的瀑布上,这瀑布便活色生香,悬于眼前了。
我被这枣红色的瀑布迷离了双眼,整个身心都陶醉在这清甜微酸的氛围里,身体也似乎舒展开来。
浅尝一口,微微的甜,淡淡的酸,凉凉的划入口腔。味蕾仿佛一下子被江南清纯少女糯糯的吴地软语唤醒。再尝一口,身体每一个毛孔都仿佛被打开,缓缓地舒展,每一个毛孔都舒服,每一个毛孔都妥帖。
我沉醉在这奇妙的色与香的诱惑里,一口又一口……
当我意识到这一碗山枣醋已见底的时候,抬起头,老公和孩子也正望着我。我们相似一笑,谁也没有说话,心有灵犀地咂咂嘴,回味着唇齿间留下的余味……
“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忽然间,脑海中就浮现出了这两句不知出自什么地方的句子。
“奶奶,这是什么神仙饮料呀,真好喝。”儿子扑闪着好奇的眼睛问道。
“这就是你们刚才摘下的山枣泡的山枣醋,不是啥神仙饮料。”奶奶笑呵呵地一边回答,一边疼爱地抚摸着重孙子的小脑瓜。
“你们要是喜欢,就在这里多住几天。咱再多泡几坛山枣醋,现在正是泡山枣醋的时候。”奶奶提议。
我们欣然应允。
午饭后,稍做休息,我们又和奶奶到屋后的山坡上摘了更多的山枣。据奶奶讲,不同颜色的山枣泡出来的山枣醋颜色味道都有差异。青山枣泡出来的醋味道偏酸,颜色近于无色。这种醋最适合拿来拌凉菜。红山枣泡出来的醋味道偏甜,颜色偏红,这种醋最适合拿来红烧醋溜,以做热菜最佳。最好选用红了半边脸的山枣,这样的山枣泡出来的山枣醋颜色微红,味道酸甜适中,最适合直接拿来饮用。
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就装了满满一大蛇皮袋山枣。回到老屋后,奶奶就指挥我烧了一大锅热水,先舀一些热水把几个粗瓷坛子刷净放在院子的太阳光下晒着,再把放凉了的开水倒进一个大瓦盆里,把一袋子山枣分几次在瓦盆里洗个澡。就一股脑倒在藤条编的箩筐里,放在院子边的树荫下,任阳光和微风轻拂。
山里的秋已有些许凉意,晚饭后,我们就准备酿山枣醋。几个净过面的粗瓷坛子呆头呆脑地被一溜排在下屋的山墙根。然后再拿来凉了半晌的山枣,每个瓷坛子里都倒上一些山枣,再把晾凉的开水,依次倒入坛里。把坛盖盖上后,再在坛口上倒上一些水,这就算把坛口密封上了。
奶奶说:“一个月以后就可以喝了,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味道越浓。”
我不禁诧异了,“不需要再加点什么吗?比如醋曲、醋引子之类的东西。”
奶奶笑了,“啥也不用加,山泉水泡山枣,其他的就交给时间。时间会给你你所要的所有味道。”
这一刻,坐在小板凳上的奶奶像一位哲学家。
几天后,中秋假期结束,我们又回到了城里的家。晚饭后,老公神情严肃地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又是乡村振兴,又是精准扶贫,咱们回乡下老家住吧,我想承包几亩荒山,山上都种上山枣树,再建一个山枣醋厂,把老家漫山遍野的山枣,利用起来,酿成山枣醋,销往全国各地。带领乡亲们变废为宝,共同富裕。”
“干脆再流转几亩荒地,把咱家乡的山枣和灵宝大枣来个嫁接、改良,克服山枣个头小,核大的缺点,同时给传统大枣注入更多的酸味。希望能培育出个头大核小,酸甜可口的新型枣,这种枣可以直接拿来当水果吃,想想都美。”我不无神往地说。
“醋厂的名字就叫‘奶奶的山枣醋’,嫁接过的枣园里的枣就叫‘奶奶的山枣’。”儿子兴奋得小脸通红。
老公笑了,儿子笑了,我们都笑了。
责任编辑:谢宛霏
聂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