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渤海之滨到叶尔羌河畔,是跨越3000公里的约定;从天山脚下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是延续20年的传承。2019年,我从泉城济南来到天山下玛纳斯河畔的石河子大学求学,时光无言,润物无声,兵团精神的种子在我心中萌芽,“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深深地烙印在我的成长旅程中。
4年里,通过实习见习,我走进石河子5所中小学,深入课堂、开展实践,通过三下乡,我走向南疆大地,感受南疆孩子们的淳朴美丽。4年后,为了践行兵团精神的深刻内涵,我有幸被选为石河子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终于有机会带着自己的赤子之心再次来到南疆这片美丽的土地。2023年,我和队员们一起来到了支教地——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这个坐落在叶尔羌河畔,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年轻城市。一落地便裹挟着独属于这片土地的热情扑面而来,我知道,属于我们的约定终于要兑现了。
8月底,在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我终于第一次见到了亲爱的学生们,刚开始的10天,仿佛和他们度过了蜜月期,军训让我们的感情迅速升温。高一的孩子还没有褪去初中时期稚嫩,但通过军训见证他们的成长也是我的荣幸。我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在食堂、宿舍里和他们交换军训心得;与学生们同训同练,一起变得黝黑;与他们一起10公里拉练,用脚步丈量图木舒克的土地;10天时间,我记住了班级里每一个人的名字,伊布拉伊木、阿卜杜巴斯提等等,名字很长,但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更像是他们个人个性的反映,豪放的、帅气的、聪明的、美丽的。他们也让我慢慢感受到他们身上独特的质朴和热情,当然还有对知识的渴望。
当我第一次走进课堂的时候,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高中阶段。看着眼前十五六岁的他们,满是青春的样子,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盯着我看,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我向他们解释了我为什么来到这里,为什么能够遇到他们。简单来讲是那份约定和传承,虽然来到这里之前我不知道他们是谁,学习如何,但冥冥中有一些“缘分”牵扯其中,认识他们就是我们之前做好的约定。
作为语文老师,一个多月以来,为了让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我积极请教老教师,参与青蓝工程等,同时为学生能够制定好学习计划,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批改好每一次作业,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但总会有学生坐在最后一排,就像总会有人是最后一名一样。但我始终相信,3年后的高考就在那里,结果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可以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可以让他们走出黄沙漫天的沙漠边缘,可以改变他们和整个家庭的命运。3年里每一天的努力都至关重要,就像一学生和我说的“我们想考上好大学,所以老师请相信我们努力的每一天”,我也更加笃定,这一年的时间里我要陪伴他们每一天,这是我们的约定。
这份约定已经走过了20年,这份传承已经延续了20年。这一年,我一定会用自己的青春行动践行那一句“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的青春誓言。
责任编辑:谢宛霏
石河子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路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