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潮汐退去,“家书”仍在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3年10月31日   06 版)

    《家书》访谈现场。刘婧/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2级本科生 郑璐旻(在《家书》中饰演商娴贞)

    谈起“家书”,我大抵是半途入伙的门外汉。

    裹着一阵凉风踏入地下室,在007门前站定——这儿便是面试的地方了,我心里响起杂乱的鼓点。

    深呼吸,回忆着试镜台词,我推门而入。

    “有残留的朗诵腔不碍事,进来磨磨就好了。情感、声音、对人物的理解还是不错的!欢迎加入《家书》剧组!”导演姐姐眉眼弯弯。就这样,我也像剧中的学生方绍闻、徐安萌一样,一遍遍重历冷少农的人生,唯一不同的是,我还需要让他的妻子商娴贞“重生”在我的身上,透过她的眼睛去复原被称为“红色特工”的丈夫,去注视那段黎明前的黑暗岁月。

    一晃7个月过去,《家书》复演都已搬上舞台。回想起最初的懵懂与忐忑,不禁发出许多感慨。这一封家书,凝聚了太多太多。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表达,我会选择“成长”。

    冷少农有自己的成长,曾经黄埔求学时的少年意气,一腔热血志在革命;最终自请离职,远离家乡亲人,深入地下潜伏在敌人的心脏;面对家人来信质问,心中感慨万千,终只能托家书一字千金。

    方绍闻有自己的成长,从迷惘、稚气、少不更事,到理解、深受启发,最终投身祖国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商娴贞也有自己的成长,从初演走到复演,从单薄的温柔贤惠,“成长”为会顾全大局,会向往新世界,会主动挑起家庭重担的女性……

    可以说,一切事物在“家书”的成长中,都获得了自己的成长,历史细节得到更具体生动的呈现,角色形象更为丰满立体,饰演者在不同的经历中收获了不同的启发。

    我会想,如果当初没有选择来到“家书”,一切是不是都会截然不同?

    我或许会与一封赤诚动人的家书擦肩而过,会错过一段可歌可泣、百转千回的人生。时间淘洗记忆,这个名字会同其他许许多多的名字,被裹紧过往的洪流,沉到历史的河底,最终又再度蒙上厚厚的灰尘。

    我或许不会想到,“红色”“英雄”“烈士”这些词汇并不足以概括他们的一生。或许不会知道,曾经最深最深的夜里,他们燃烧着各自的荣光,生死与共。

    或许不会去思考,冷少农一腔孤勇闯入血雨腥风,最后将自己人生的句号画在了雨花台;一个个句号汇聚起来,串成了省略号、破折号、叹号,凝成了成功的可能、民族的希望与国家的未来——而我,该在哪里画下自己的标点符号?

    我或许不会记得他们,不会记得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

    甚至不会明白,“生命总会消逝,人们终将离散”,走在大街上,穿过人海,我们就经历了一次次生离死别。——所幸这一次,我们读到了《家书》。

    为了山川岁月,为了今天我们的平凡日常,曾经有这样一些人,他们那样爱过、拼过、流过血和泪。这些闪光的名字,也将伴随我今后的人生,前往皓月星辰,初心不忘。

潮汐退去,“家书”仍在
山川会记得,日月会记得,我们会记得
青年大学生用《家书》书写精神信仰
返回
中国青年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