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转到文科班后认识老韩的。他是我的语文老师,此人名声在外,江湖传言他豪气干云。我高一的班主任在微信群里传过他讲酒的视频,视频中他引吭长吟“将进酒,杯莫停”,配上恰到好处的手部动作,把一篇谈饮酒的文章讲得很阔大。
我本以为能讲出这种效果的人,应是个壮硕大汉。结果分完文理,在文科班坐定,下课后我去问他问题,发现他比我还矮。当时我撑着头侧坐,怀着失望听他讲课,却没想到未来我会成为他的粉丝之一。
和老韩的第一次见面,很平常。他和高三的学长一路聊着天,哈哈笑着走进教室。我看着他其貌不扬的样子,觉得他除了嗓门大,听他的课比涂风油精还提神醒脑之外没有别的优势,未来的语文课可能就要在这样的平淡中度过了。
然而,很快,老韩就以“把那些没有前途的学科都收起来”的口头禅引人注目。
他的特别不仅体现在口头禅,而是体现在每一个瞬间。当他跟我们讲他年轻时挑衅校长;当他往前努着身子,在走道里前后走动;当他一脸笑容,甚至皱纹都有些明显地吹嘘自己曾经把几个班震到关上了门;当他一脸难以置信却又沾沾自喜地向我们炫耀自己为了开门而跑了好几个楼层的速度之快……这样的瞬间是日常岁月里的“小确幸”,让人说不出的快乐。
2
2021年9月10日,那时我刚考完开学考试,运气很好考了学年前十,语文更是考了班级第一名。我有无限的精力与无限的时间,我将“老韩挑衅校长”的故事用学校发的平板完整地记录下来。我开通了公众号,将这篇文章发布到公众号上。刚好次日英语演讲,我把这篇文章的英文版完整讲述一遍,这个公众号也因此被不少同学熟知。
某天,我将几张老韩的表情包发到了公众号上,没想到次日却收到了老韩的留言。他将一张照片发了过来,照片上他跷着二郎腿靠着椅背仰在椅子上,身穿红色马褂,戴着墨镜,笑得开怀,旁边一个穿着旗袍的姑娘在给他捶肩。我看到这张图笑得前仰后合,激动地给老韩留言道谢。当时正是网课期间,下了课我就急忙将这张照片发到公众号上。
去年元旦,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在微信上给老韩发文字:“受众位同学的重托,我希望在公众号上发一篇关于您的采访,不知您愿不愿意,有没有时间?”
老韩很爽朗地答应下来:“当然可以。”
“那太好了,我把几个问题发过来,您用语音、用文字答都可以。”我沉浸在激动中,几乎要跳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将几个问题编辑好发送出去。
老韩很快给了回复。冬天天冷,他还犯鼻炎,语音里听声音断断续续、一抽一抽的,却发了好几个长语音。现在回忆起来,我早都忘了当时问了什么,回答了什么,只知道自己非常感动。
期末考试前我得了肠炎,蹲厕所蹲得头晕眼花,差点没赶上考试,语文考得一塌糊涂,全学年不到700人,我考了400多名。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便觉得一颗心坠到谷底,唯一心存侥幸的是老韩从不关注考试成绩,哪怕看到成绩也只是在班里不咸不淡地品评两句。
却没有想到在某个课间,老韩走进了教室。他的眼光在教室里逡巡一圈,准确地定格在我所在的位置上。他向我走来,双手抓住我的上臂。他向前走,我向后退,我们就这么僵持了好几米。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他马上就要爆发,但他只是叹了口气:“前三道基础选择题能连错,你是怎么想的啊……”
我当时摆出一副笑嘻嘻的样子,其实我很遗憾。如果不是因为该死的肠炎,如果我能心态平和一些再仔细审审题,如果我能在阅读、作文上再捞点分回来……
于是我当天晚上给他发了一篇长文,大致描述了犯肠炎,差点没准时回到考场而没能答好题的客观原因,又详细叙述了自己没能考好的主观原因,考场心态不好,考前太相信自己的天赋,没复习好。最终我以定下语文130分的目标作结。坐立不安地等候十几分钟,他给我回了两行字,内容无非是相信努力这样的俗话。
我原本以为他生了我的气,毕竟我也没见他在乎过谁的成绩,一晚上忐忑不安,翻来覆去没睡着觉。结果第二天我和同学聊天,才知道老韩就是这样“高冷”,甚至喜欢呛人。我的同学问他征文什么时候提交,他答“不着急”;跟他说明作业情况,他答“知道了”;网课期间问他可不可能像数学老师一样合班上课,他答“你就这么不喜欢咱们班级吗”。
他能给我回这样两句已经不错了。
寒假以及下半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给老韩传了七八篇作文,一开始写得比较烂,所幸他并不嫌弃,给我提出了修改建议。在这样的练习下,我的作文也提高到五十分。到后来班级开始训练作文,老韩越来越忙,传的作文经常石沉大海。我便也不再给他传作文。
3
老韩还是那个有趣的老韩,可我已经快上高三,语文成绩起伏不定,被上下浮动的分数搞得焦头烂额。理想的大学在我不尽人意的成绩下显得遥不可及,于是我停更了公众号,也不再关注他是否讲了青春趣事。
回忆往昔,在我眼中,在我辛苦、平淡又值得玩味的高中里,老韩是一整个繁花似锦的夏日;是枝繁叶茂的老树;是似火的骄阳。我们只是擦肩而过,他却温暖了我、感动了我。
我至今还记得那次采访,那时联欢会刚刚开完,正是人们对未来满心期待的时候,我便问他2022年的新年愿望,看到这一条他沉吟半晌,慢慢道:“我新年的愿望就是常怀感恩,内心知足,就是懂得有疫情的时候要健康,有危难的时候有银两,感到孤寂的时候有朋友,所以感恩知足就是最理想的人生状态,也是毕生可以追求的一种愿望。”
感恩、知足,我想我现在大抵已经做到了吧。辛苦的高中三年,能有这样一段温暖的经历就已然不错,还奢求什么呢?
责任编辑:龚蓉梅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 朱怡诺(18岁)